背景与历史

怀化县的历史地位

怀化县位于中国湖南省西南部,自古以来便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文化交汇地。在1957年,怀化县作为地方行政单位,在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当时的怀化县锦溪乡人民委员会,是该地区基层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当地的社会事务管理,包括婚姻登记等重要事项。

婚姻登记制度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婚姻登记制度逐步规范化。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奠定了现代婚姻法律的基础,强调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原则。1957年,各地人民委员会根据国家政策,进一步完善了婚姻登记的具体流程,确保每一对合法夫妻都能获得官方认可的结婚证书。这份由锦溪乡人民委员会颁发的结婚证,正是这一制度背景下产生的具体实践案例。

结婚证的内容与形式

证书的基本信息

1957年怀化县锦溪乡人民委员会颁发的结婚证,通常包含以下基本信息:新婚夫妇的姓名(如文中提到的奠来来、周青)、出生日期、籍贯以及婚姻登记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此外,还会标明颁发机关——即锦溪乡人民委员会,并加盖公章或印章,以示权威性和合法性。

设计风格与材质

从设计风格来看,这张结婚证体现了浓厚的时代特色。证书采用简洁大方的设计,以红色为主色调,象征喜庆与革命精神。文字部分多为手写体,字体工整清晰,体现了当时政府工作人员对细节的关注。至于材质,通常使用普通纸张,但由于年代久远且保存条件有限,如今已显得泛黄甚至脆弱。

社会意义与影响

促进社会稳定

结婚证不仅是个人身份的证明文件,更是维护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在1950年代,通过严格的婚姻登记程序,可以有效避免包办婚姻等问题的发生,保障了婚姻自由原则的落实。同时,结婚证的发放也帮助政府更好地掌握人口数据,为后续的社会福利分配提供了依据。

文化价值

这张结婚证承载着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记忆,是研究新中国初期社会变迁的重要实物资料。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还展现了普通民众对于婚姻生活的期待与追求。尤其对于奠来来、周青这样的当事人而言,这张结婚证无疑见证了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

结语

1957年怀化县锦溪乡人民委员会颁发的结婚证,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文物。它不仅记录了一段平凡而珍贵的爱情故事,更折射出那个时代特有的政治氛围与人文关怀。通过对这件物品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风貌及其背后的制度逻辑。

猜你喜欢

刀鞘
Man头(馒头)
项链
铜镀金天文望远镜3
音乐弓
窦陈
皮铊
铜镀金反射望远镜3
银台历
装饰
Sihu(四胡)
Damaru
垂饰
海罗
垂饰
橙漆皮铜镀金望远镜2
讷绍先《空城计》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