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中央印刷厂排字部1月份统计表概述

1948年中央印刷厂排字部1月份统计表是一份详细记录了该部门在特定时期内各项生产活动的文档。这份表格不仅反映了当时印刷行业的技术特点和管理方式,还为研究历史时期的经济活动和社会背景提供了重要参考。

统计表的内容结构

统计表的主要内容包括排字部各工种的工作量、工作效率、使用的材料以及设备的运行情况。具体来说,表格中列出了不同字体的排字数量、校对次数、铅版制作数量等数据。此外,还记录了原材料如铅、锌等的消耗量以及机器的维护频率。

数据分析与解读

通过对统计表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1948年排字部的工作强度和效率。例如,某类字体的排字数量显著高于其他类型,这可能表明该类字体的需求量较大。同时,校对次数的统计也显示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校对次数多意味着对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

排字部的技术特点

在技术层面上,1948年的中央印刷厂排字部采用的是传统的活字印刷技术。这种技术虽然已经存在多年,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仍然具有高效性和稳定性。排字部的工人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字体的排列技巧,并能够快速响应不同的印刷需求。

设备与工具

统计表中提到的设备主要包括铅字架、校对台、铸字机等。这些设备的使用直接影响到排字工作的效率。例如,铸字机的速度和精度决定了排字部能否按时完成任务。同时,铅字架的设计也影响着排字工人的操作便利性。

人力资源管理

在人力资源方面,排字部的工作人员分为多个工种,包括排字工、校对工、铸字工等。每种工种都有其特定的工作职责和技术要求。统计表中对各工种的工作量进行了详细的记录,这有助于管理层合理分配人力资源,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培训与发展

为了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排字部定期组织员工培训,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培训内容涵盖了新技术的应用、工作流程的优化以及质量控制的标准等。通过持续的培训和发展计划,排字部保持了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统计表的历史意义

1948年中央印刷厂排字部1月份统计表不仅是生产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是研究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活动的宝贵资料。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工业面貌和技术水平。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及其对现代工业发展的深远影响。

猜你喜欢

纸盒石板
红棕漆铜镀金六节望远镜1
胡虎
化学描金花手摇风扇
铜镀金天文望远镜4
红棕漆铜镀金六节望远镜3
小罗(小锣)
装饰
叶胡
葫芦铊
Sihu(四胡)
拖鞋
八角谷
琵琶(琵琶)
扬琴(扬琴)
Ti C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