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二十六年《新修庆阳府志第二册》概览

引言

《新修庆阳府志第二册》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一部地方志书,作为研究清代庆阳地区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的重要文献,其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这部志书不仅记录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还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

编纂背景与目的

清朝时期,地方志的编纂成为一种制度化的行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清廷下令对全国范围内的府州县志进行全面修订,《新修庆阳府志第二册》便是这一背景下诞生的作品。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系统整理和保存地方历史文化,同时服务于国家治理需要。通过详尽地记载当地的政治结构、经济状况以及风俗习惯等内容,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主要内容

一、行政区划与建置

该册首先详细描述了庆阳府及其下辖各县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并按照传统方式划分了行政区域。此外,书中还特别强调了历代以来行政区划的变化过程,包括设立时间、更名情况等信息,这对于了解清代中期中国的行政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口与土地资源

关于人口统计,《新修庆阳府志第二册》不仅列出了总人数,还根据性别、职业等因素进行了细分;而对于土地资源,则重点介绍了耕地面积、灌溉设施及各类作物分布等情况。这些数据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同时也体现了地方政府对于土地管理方面的重视程度。

三、经济活动与发展状况

在经济部分,作者着重探讨了手工业、商业贸易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例如,丝绸织造业在当地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家庭依靠此维持生计;而随着交通条件改善,庆阳逐渐成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之一。此外,书中还提到了一些新兴行业如造纸业等正在兴起,并预测未来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

四、教育与文化事业

教育方面,《新修庆阳府志第二册》提到庆阳地区设有多个书院供士子学习经史典籍,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同时,在民间也兴起了不少私塾学堂,使得更多普通百姓能够接受基础教育。另外,戏曲表演作为一种大众娱乐形式,在城乡各地广受欢迎,也成为传播思想观念的有效途径之一。

价值与影响

《新修庆阳府志第二册》不仅是研究清代庆阳地区历史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而且对于理解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变迁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而又复杂的古代社会图景,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方方面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部著作所展现出来的严谨态度和科学方法论,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猜你喜欢

石朱斋的页面
清刊本博物要览二册
乾隆二十六刊本庚子消夏记四册
钞本张祥河论画集刻二册
嘉庆十一年刊本历代名画记一册(金城旧藏)
石朱斋的页面
乾隆二十二年刊本铁网珊瑚八册
乾隆二十八本梅花喜神谱卷下一册(缺本)
石朱斋的页面
石朱斋的页面
秦汉瓦当文字二卷
石朱斋的页面
清太祖高皇帝谥册
石朱斋的页面
石朱斋的页面
嘉庆四年刊本明画录一册
清孝慈高皇后谥册
来自石柱寨舒华普的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