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尚书户部之印铜印

历史背景与价值

金尚书户部之印铜印是中国古代官印中的一件重要文物,其历史可追溯至金代。作为中央政府的重要象征,此印见证了金朝时期国家财政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金代(公元1115年—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该铜印不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研究金代政治体制和文化特征的关键实物资料。它的出土和收藏为学者们提供了珍贵的研究材料,有助于深入了解金代中央集权制度以及当时官僚体系的运作方式。

制作工艺与材质

金尚书户部之印采用优质青铜铸造而成,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腐蚀性,非常适合用于制作长期使用的官方印章。从制作工艺上看,此印采用了传统的失蜡法或翻砂法,体现了金代金属加工技术的高超水平。

印面呈正方形,边长约为8厘米,印纽设计为桥形,便于穿绳携带。整体造型简洁大方,线条流畅,展现了金代工匠精湛的技艺。印文采用篆书字体,笔画清晰,布局严谨,充分体现了书法艺术与实用功能的完美结合。

印文与意义

金尚书户部之印上的文字为“尚书户部之印”,这是典型的官印格式,明确指出了该印的用途和归属。其中,“尚书”指的是尚书省,是金代中央行政机构的核心部门之一;“户部”则是负责财政税收和经济事务的职能部门。

这枚印章的主要功能是在官方文件上加盖印记,以确认文件的有效性和合法性。通过这种方式,它确保了国家财政政策的顺利执行,并维护了政府权威。同时,印文中的文字也反映了金代对于官印管理的严格规范,任何未经授权的使用都会被视为违法行为。

考古发现与保存现状

金尚书户部之印的具体出土地点尚无确切记载,但根据相关文献推测,它可能来自金代的首都所在地——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附近的阿城。这一地区曾是金朝早期的政治中心,许多重要的文物都曾在这一带被发现。

目前,这枚铜印被妥善保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为馆藏珍品之一。为了保护这件文物,博物馆采取了一系列科学的保护措施,包括控制温湿度、避免光照直射以及定期检查表面状况等。

学术研究与文化影响

金尚书户部之印不仅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对象,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近年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此类官印的研究,试图从中揭示更多关于金代社会结构、行政制度等方面的信息。

此外,这枚铜印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官印文化的窗口。通过对它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于秩序和规则的重视,以及他们对于权力象征物的精心设计和制作。

总之,金尚书户部之印铜印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传承。

猜你喜欢

金宣差规措所印铜印
金代恼温必罕合扎谋克铜印
金副提控在字印铜印
铜柄钮“副统之印”
金行军万户之印铜印
金弹压之印
金九叠文铜印
金大定十年1170曷苏昆山谋克之印铜官印
金提控之印九叠篆铜印
铜柄钮“移改达葛河谋克印”
铜柄钮“鹰坊之印”
金代铜印
金正大五年台州之印铜印章
「义军总押之印」铜印
金贞祐五年军马都提控印铜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