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封川县第二区峡耸乡农民协会木印章

历史背景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复杂阶段。这一时期,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而农民问题成为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封川县作为广东省的一部分,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积极响应革命号召,成立了农民协会组织,以团结和领导农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印章的基本信息

封川县第二区峡耸乡农民协会的木印章是当时农民运动的重要实物见证。该印章采用优质木材雕刻而成,整体呈长方形,长约8厘米,宽约5厘米,厚约2厘米。印章顶部刻有“农民协会”四个篆体字,中间部分为圆形图案,内含“封川县第二区峡耸乡农民协会”字样,字体清晰且布局规整,体现了当时工匠的高超技艺。

材质与工艺

印章的材质选用当地优质的硬木,这种木材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不易变形的特点,适合长期保存和使用。雕刻工艺精湛,线条流畅,文字雕刻深浅适中,既保证了清晰度,又避免了过度磨损。印章背面平整,留有工匠的简单标记,表明其制作时间和地点,为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文化价值

从文化角度来看,这枚印章不仅是一件实用工具,更是特定历史时期的象征。它见证了农民协会在基层组织中的重要作用,反映了当时农民争取自身权益、参与国家治理的努力。印章上的文字和图案设计蕴含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元素,展现了农民对革命事业的支持与认同。

历史意义

这枚印章的历史意义在于它记录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民运动的具体实践。通过这枚印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当时农民协会的运作方式、组织架构以及他们在革命中的角色。它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特别是农民运动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对于理解中国革命的发展脉络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保护现状

目前,这枚印章被妥善保存于地方博物馆中,受到专业的文物保护措施的呵护。为了确保其长久保存,博物馆采取了恒温恒湿的环境控制,并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和维护。此外,还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其进行了扫描和数据化处理,以便更广泛地传播其历史价值。

结语

封川县第二区峡耸乡农民协会木印章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它承载着那个时代的记忆,提醒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通过对这枚印章的研究和保护,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继承革命先辈的精神遗产,为未来的社会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猜你喜欢

马士达之玺3
篆刻「饱揽庐山真面」朱文石印
吾趋先进
得理且饶人
青田石“万竹庐图书印”
太仓人
寿山石“避盛名求实事”章
「兆泉藏古」青田石方印
篆刻「翠华廔」白文椭圆形松鼠钮石印
篆刻「超人心赏」朱文石印
寿山石印
尊古斋旧藏石印、锌版印、牙印、木印共八七七方
青田石“无咎周甲后作”章
马士达玺
寿山石“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章
看大江东去
郑春霆自用榄核印二十六方
吴昌硕“仓硕 俊卿之印”两面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