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五年(1926年)六月十五日,《岩声》第卅九期由岩声报社正式出版。岩声报社是中国现代史上重要的革命宣传机构之一,其创立初衷在于通过文字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无产阶级革命理念。报社成立于1923年,最初以宣传社会主义理论为主,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的发展,逐渐成为中共在福建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
《岩声》作为岩声报社的核心刊物,自创刊以来就肩负着宣传革命思想、揭露反动势力罪行以及组织群众斗争的历史使命。这一时期的《岩声》,不仅记录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状况,还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在福建地区的活动轨迹,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岩声》第卅九期的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其中重点围绕着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政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及支持北伐战争展开论述。例如,在本期中有一篇名为《论土地问题》的文章,详细阐述了中共提出的“耕者有其田”主张,并分析了当时农村经济结构中存在的剥削现象及其解决办法。此外,还有关于北伐战争进程的报道,以及对帝国主义列强干涉中国内政行为的批判性评论。
除此之外,本期还登载了一些反映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工人运动情况的文章,如《厦门总工会工作报告》等。这些内容充分体现了《岩声》作为地方性党报所具有的贴近实际、服务群众的特点。
从革命角度来看,《岩声》第卅九期不仅是当时中共福建省委指导工作的重要工具,也是激励广大民众投身革命洪流的思想武器。它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向读者传递了坚定的信仰信念,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该期刊也为后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通过对《岩声》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共产党早期在福建地区的组织架构、策略方针以及与社会各界互动的方式方法。这对于我们今天认识中国革命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岩声》的语言风格简洁明快,富有感染力。为了便于普通大众理解复杂的政治理论,作者们采用了大量通俗易懂的例子来解释概念。比如,在讨论土地改革时,用具体数字说明地主占有土地的比例,使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可感。
另外,该期刊还注重图文结合的形式,除了文字内容外,还会配发一些插图或照片,增强视觉效果。这种编排方式既符合当时的传播条件,也迎合了受众的需求,使得《岩声》能够在有限资源下实现最大化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