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雁图》是清代画家边寿民创作的绘画作品。

《芦雁图》各作品,写苇间月下的鸿雁,姿态各异,造型生动,饶有情趣,图式简括明快,泼墨中微带淡赭,大笔挥洒,浑厚中饶有风骨,是边寿民典型的艺术风格。

传世芦雁

芦雁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历代的诗人、画家留下了许多表现芦雁飞、鸣、食、宿的作品。边氏芦雁图形象生动,造型极为准确,摆脱了前人繁细的表现手法,删繁就简,形神兼备。其在雁的喙间、足部略施赭黄,使墨彩达到了和谐的统一。他认为画不可拾前人,而要得前人意。并根据纸墨的特点,大胆落墨,显示了其绘画上的深厚功力。边寿民用写竹法绘芦苇,浓淡、枯润、疏密兼面有之,多以赭墨绘滩头、芦苇,雅淡有致,深得遗貌取神的妙趣。后来擅长芦雁的画家,如薜怀、程璋等人,皆仿苇间居士大意,可见其对后世影响之深。

边寿民善画,花卉翎毛,均有别趣,尤以泼墨芦雁驰名于江淮;画意粗豪苍浑。飞鸣、潜动、食宿,曲尽其态;并以墨竹法写芦,疏而道劲,间作山水,鳞介之屑,亦有意趣。善画芦雁,倾注了其一生的心血。与芦雁有关的画作,堪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代表。传世芦雁作品形式众多,有《芦雁图》册、《芦雁图》轴及《芦雁图》手卷等。

边寿民具有典型的“在野”文人画审美观念,又与下层平民有较多接触,作品中自然混合着“高雅”和“通俗”双重因素,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品格,这就是:以“典雅”为魂魄,以“清高”为气血,以“明白晓畅”为躯体。此外,还画过大量花卉、蔬果、鱼蟹、杂物。画风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泼墨写意,多用于画芦雁;另一类是干笔淡墨勾皴,多用于画杂物。 [1] 

创作背景

芦雁图:扬州八怪中,有一位终生隐居、穷困潦倒、却使金农自甘倾倒的边寿民,他精于诗文书画,擅长花卉翎毛,尤其以画芦雁驰名于世,以至人称边芦雁。

边寿民善画,花卉翎毛,均有别趣,尤以泼墨芦雁驰名于江淮;画意粗豪苍浑。飞鸣、潜动、食宿,曲尽其态;并以墨竹法写芦,疏而道劲,间作山水,鳞介之屑,亦有意趣。善画芦雁,倾注了其一生的心血。与芦雁有关的画作,堪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代表。传世芦雁作品形式众多,有《芦雁图》册、《芦雁图》轴及《芦雁图》手卷等。

主要作品

乾隆十四年本

芦雁图:该图为立轴,绢本,设色水墨,纵70.6厘米,横40厘米,系乾隆十四年(1749年)边寿民晚年所作。画的左上侧题款为:“芦洲稳卧,已巳白露前二日写呈如如居士法鉴,边寿民。”下钤两方阴刻篆书白文印:一方为“寿民”印,长2.3厘米,宽1.9厘米;另一方为“苇间主人”印,长2.2厘米,宽2.1厘米。画的右下角钤一方阳刻篆书朱文印“而廉”,长2.4厘米,宽2.2厘米。

《芦雁图》绢本,在边寿民芦雁画中极少见。画法上,作者以娴熟泼墨法挥写鸿雁,仅在喙间及足部略施赭黄,但工写结合,描写细腻,与鸿雁所用浓淡有致,墨彩达到和谐统一。在用墨上,雁首、雁翅用浓墨,雁背用淡墨,淡墨处再以浓墨点染,来表现雁翎的斑斓。雁羽,以用墨留白来处理,再以赭色疏染。芦苇用大笔挥写,笔墨老辣苍劲,平淡中蕴藏非凡气势。苇间沙洲则用干笔淡墨横拖表现,顿显平阔之空间感,深得“遗貌取神”之妙趣。鸿雁的动势靠头颈部转动的角度变化来体现。一笔成头颈、胸腹,由浓渐淡;三五笔成羽翼、尾巴,由淡而浓。如此,所绘鸿雁就充满润泽柔软的质感和立体感。令人体味到画家融入了自身的人格、修养和情操。

题款文字,布局恰当,与整个画面相得益彰。是标准的边氏书风,由钟繇、二王、苏轼演变而来,结体朴茂,山乎天然,介于行、楷之间,点划问多有异趣,增添了画面的形式美感。

  从题款上看,这是一幅应嘱之作。仔细端详,仍然可以看到此画所展现出极高的艺术魅力和作者的思想境界,不失为其众多传世芦雁题利材中晚年作品的精心佳作,艺术珍品,弥足珍贵。

安徽博物馆藏本

芦雁图,纸本,设色,长97.2厘米、宽82.4厘米,1958年休宁县征集。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图绘初秋季节江苏、淮安一带苇塘小景:蒲塘芦苇茂密如林,一望无际。水边沙诸坡岸湿软平缓,四只野生硕壮的大雁在寒沙折芦之间飞鸣翔居,各得生趣。其中一雁息落,一雁盘旋将下;另二雁相望相依,宛如一对亲密的伴侣。它们或曲颈埋头梳理毛羽;或昂首直立,引亢高歌。或回眸盼顾,呼唤同伴。或睁睛张喙,振翅高飞。

图用浓淡相破的墨法和大小不同的笔触泼写大雁动静栖息之态。形象准括,神态生动。使物象极尽飞鸣栖息之态和立体之感。其于泼墨中微带淡赭,令笔墨浑厚中饶有风骨。头颈弯曲,一笔而成;由浓而淡,笔致潇洒。羽翮柔软润泽,无不情趣横溢。这种大写意的泼墨芦雁,是边寿民的独特的创意。全图章法上疏下密,即突出了空中飞雁的动势、又调节了上下景物的联系和画面的疏密对比。而色调的和谐素雅,又造成了自然清晰的空间效果。再以寥寥数道湿笔淡墨拖染示意沙滩、坡岸,看似漫不经心,但却表现得颇有质感。最后取赭色彩笔挥洒芦苇连天遮蔽之景,笔致凝炼而不失蕴藉之味。这种斓熟豪放而富有变化的运笔技巧,较之明代林良的写意芦雁画,能够更加充分地体现出水墨花鸟画言简意骇的艺术效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

芦雁图,立轴,纸本,设色,纵128.7厘米,横49.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写两雁在寒沙折芦之间,一雁已息落,一雁盘旋将下,相望相依,宛如一对旅外的伴侣。一支芦花,秃笔蓬松;隐约渚沙,墨色枯淡。作者所画的鸿雁,墨中带赭色,头颈弯曲,一笔而成,由浓而淡;羽翮柔软润泽,无不情趣横溢。这种大写意的泼墨芦雁,是边寿民独特的创造。自题:“壬子立冬后二日,边寿民写于白沙旅馆。”作者时年四十七岁,正是画艺达到炉火纯青之际,这是其重要的传世代表作。 [2] 

丁已年本

由画面上看,这是一幅晚秋《芦雁图》。在一片沙洲上生长着六株芦苇,四株粗大,二株纤细。粗大的芦苇中二株倾斜欲倒,一株艰难地挺着,一株则折枝垂地,四束芦花枯萎,芦叶破败;纤细的两株则更显得单薄。画家通过沙洲、芦苇构成一派意态萧然、平和静谧的深秋气氛。所绘两只鸿雁:一只鸿雁屈颈藏头,缩掌于腹下,双目紧闭,已然熟睡,稳卧之态尽显画中。另一只则屈脖立足,合目欲睡,显得恬静安详,给人一种怡然欲卧之意。这幅画在意境上动、静相呼应,情景、意趣相融洽。整个画面用笔刚柔相济,墨色浓淡相融,形象生动,笔简意繁,情溢画外。 [1] 

题款文字,布局恰当,与整个画面相得益彰。是标准的边氏书风,由钟繇、二王、苏轼演变而来,结体朴茂,出乎天然,介于行、楷之间,点画间多有异趣,增添了画面的形式美感。 [1] 

从题款上看,这是一幅应嘱之作。仔细端详,仍然可以看到此画所展现出极高的艺术魅力和作者的思想境界,不失为其众多传世芦雁题材中晚年作品的精心佳作,艺术珍品,弥足珍贵。 [1] 

旅顺博物馆藏本

《芦雁图》纸本 淡设色 ;纵24 .5厘米 横56厘米;旅顺博物馆藏

全册十开,选二开。画面笔简意周,一片芦丛,两双芦雁,嬉戏幽游,秋泖开阔,意境萧疏。芦雁造型准确,形态生动,笔法苍润,墨中带赭,色调清雅。款署“寿民”,钤“祺印”、“一片秋声”二印。 [3] 

作品赏析

边寿民以善画芦雁名闻海内。画泼墨芦雁,苍浑生动,朴古奇逸,极尽飞鸣、食宿、游泳之态。此件《芦雁图》题诗曰:板桥一曲水通村,岸阔沙平绿有痕。我画雁鸿求粉本,苇间老屋日开门。不仅升华了画意,也足见其文学修养和艺术主张。

边氏芦雁图形象生动,造型极为准确,摆脱了前人繁细的表现手法,删繁就简,形神兼备。他认为“画不可拾前人,而要得前人意”,并根据纸墨的特点,大胆落墨,昂示了其绘画上的深厚功力。寿民用写竹法绘芦苇,浓淡、枯润、疏密兼而有之,多以赭墨绘滩头、芦苇,雅淡有致,深得“遗貌取神”的妙趣。后有擅长芦雁的画家,如薜怀、程璋等人,皆仿“苇问居士大意”,可见其对后世影响之深。 [1] 

欲将自己的人生以实际行动寄托鸿雁,边寿民于乾隆元年(1736年)建成了苇问书屋。此书屋位于淮安旧城东北隅梁陂桥附近,四面环水,芦苇丛生,人迹罕至,却有往来雁群停留栖息。尤以秋季为胜,秋水澄碧,芦花冷白,蓼花透红;有屋数楹,还有专供绘画的小亭,专设玻璃窗户,观察鸿雁飞鸣、食宿、游泳的情态。边寿民得造化神机,创用泼墨法绘画鸿雁,寥寥数笔,就能勾画出鸿雁的千姿百态,以至人称“边芦雁”。正如他自己曾说过的:“自度前身是鸿雁,悲秋又爱绘秋声”,达到了“雁我两忘”的境界。苇间书屋先后有6位画家为之绘制《苇间书屋图》,50位文士为之题咏。金农调侃地说:“三分水,一分屋。菰芦声,秋雨足。中有人,媚幽独。时高吟,沧浪曲。破毛禽,晚争浴。画出来,黛五斛。”郑板桥笑言:“边生结屋类蜗壳,忽开一窗洞寥廓”。郑板桥赞扬:“画雁分明见雁鸣,缣缃飒飒获芦声。笔头何限秋风冷,尽是关山别离情”。 [1] 

秦祖咏在《桐阴论画》三编卷上称其作品:“翎毛花卉,均有别趣。泼墨芦雁尤极著名。所见不下十余幅,笔意苍浑,飞、鸣、游泳之趣,一一融会毫端,极朴古奇逸之致。芦滩沙口,生动古劲,有大家风度。”又称“泼墨芦雁创前古所未有”。并把边寿民的作品列为神品。可见边寿民的作品在当时是具有一定影响的。

画家简介

边寿民(1684—1752)原名维祺,字寿民,后以字行,更字颐公,号渐僧、苇间居士。江苏山阳(今淮字)人。诸生,工诗词,作山水、花卉,别有逸致,间工书法。能书擅画,花卉翎羽,均有别趣,尤以泼墨芦雁驰名于江、淮间。与华喦、郑燮等交往甚契,属扬州画派。所居芦间书屋,多名流造访。人称淮上一高士。传世作品有《芦雁图》册、《芦雁图》轴。扬州八怪中,有一位终生隐居、穷困潦倒、却使金农自甘倾倒的边寿民,他精于诗文书画,擅长花卉翎毛,尤其以画芦雁驰名于世,以至人称边芦雁。

边寿民的艺术活动在雍(正)乾(隆)年间,以善画芦雁名闻海内。画花卉亦有别正职。画泼墨芦雁,苍浑生动,朴古奇逸,极尽飞鸣、食宿、游泳之态。泼墨中微带淡赭,大笔挥洒,浑厚中饶有风骨。又善以淡墨干皴擦小品,更为佳妙。因他画芦雁,称其所居名“苇间书屋”。他又工诗词、精书法。和郑板桥友善。他善于写生,每于秋日结屋荒洲,从琉璃窗中洞观芦雁飞鸣、食宿、游泳的情态。代表作有:《碧梧双峙图》、《老圃秋容图》、《寒江秋思图》、《寒芦落雁图》、《芦丛栖息图》、《沙洲雁影图》、《潇汀南雁图》等。 [1]


文章标签: 芦雁

猜你喜欢

晴沙集影图
边寿民芦雁图轴2
边寿民芦雁图扇页
边寿民晴沙集影图轴
边寿民芦雁图轴
蟹菊酒香图
荷叶和水芦苇
芦苇和鹅
边寿民芦雁轴
无量寿佛图
花鸟
乾隆皇帝洗象图
荷花图
仿唐寅秋林书屋图
梅花牡丹图卷
柏下仙鹿图轴
山水十开
双骏图
0.4807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