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雀图》是清代朱耷晚年高峰期的精品之一,落幅大胆,构图奇险是朱耷的特点。该画为纸本墨笔,纵75.3厘米,横37.8厘米,现藏于浙江博物馆。

作品介绍

在《双雀图》中,该作品画面下方绘一对小麻雀相向对立。除此之外,一片清空,了无衬景。画面左上方题诗:“西洲春薄醉,南内花已晚。傍着独琴声,谁为挽歌版?横施尔亦便,炎凉何可无!开馆天台山,山鸟为门徒。甲戌之夏日画并题,个相如吃。”钤“黄竹园”、“八大山人”两枚白文方印。

创作背景

《双雀图》作于1694年。“甲戌”为公元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画家时年69岁。光绪年间,此画为泉唐(属杭州)王芗泉所藏,著录于清代陆心源的《穰梨馆过眼续录》,是一幅流传有绪的八大山人的晚年杰作。 [1] 

作品赏析

《双雀图》构图奇特,画心寥寥墨迹与大片留白形成虚与实的鲜明对比,营造出旷远意境,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笔墨简洁至极,信手几笔就擦染出小雀的体态和茸茸的质感,浓墨点写眼、嘴,形象洗练夸张,双雀仿佛在喁喁私语,一鸟弓背转颈,侧目而视,显出警觉状。画家采用拟人化手法,以鸟儿的孤零寄寓自己的落寞自怜;但双雀私语些什么,仅从物象本身难以猜测。画上所署似鸟形的古怪花押和“个相如吃”款及所钤“蔿艾”、“天心区兹”闲章,更给此画平添几分神秘色彩。

此幅《双雀图》,一半是画,一半是书,书与画达到了完美统一。八大的书法造诣也很高,只是被其画名所掩。他少年时便能悬腕作米家小楷,一生临摹历代名迹不辍,楷、行、隶、篆、草皆擅,行书宗董其昌。其楷书兼学欧阳询、颜真卿、黄庭坚,深得诸家神韵;后又醉心于《淳化秘阁法帖》,研习王羲之、王献之、钟繇、张旭、索靖等,卓然有成。

画中,双雀对立,似喁喁低语。两雀均侧身立于画面,画家用墨精简,寥寥数笔,画出双雀之娇小。雀爪两小笔,为八大山人特有之造型,非常生动。全画惜墨如金,以一当十,笔简形赅,笔尽而意周,的确为一难得的佳作。

清张庚《国朝画征录》中有这样的评价:“八大山人有仙才,隐于书画,书法有晋唐风格。”八大晚年多用秃笔,弱化提按,锋藏不露,线条圆转,独创“八大体”,格调朴茂浑厚、苍劲高古。此画题诗的行草,以篆入草,恣意率真、圆润朴拙,富有张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1] 

作者简介

朱耷(1626~1705),清代画家,清初四僧之一,江西南昌人。公元1648年落发为僧,字刃庵,号雪个、驴、人屋、八大山人。有许多奇特的画押,如“添鸥鹚”、“拾得”。署款“八大”,也常连缀成“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其愤懑之情。朱耷兼善诗、书、画。诗的格调古怪而幽涩,充满神秘性和讽刺性。书法源于王羲之、颜真卿、王宠等人,而能以秃笔传达出傲岸不驯的情态和流畅秀健的风神,自创一格。绘画最负盛名,擅长花鸟、山水,其阔笔写意花鸟画,以象征寓意的手法、夸张奇特的形象、简朴豪放的笔墨、孤傲雄奇的格调,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风貌,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


文章标签: 画家

猜你喜欢

荷花小鸟图轴
山水轴
墨荷图
山水图册
猫石图
天光云景图册
芭蕉竹石图
品茶图
白描佛像图
人物故事图 吹箫引凤
山水册3 北京故宫
出处图卷
柳园人形山水图
山水图册 10张
九峰寒翠图
渔乐图
2.26568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