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体:
草书
色彩:
装裱形式:
册(折装‧方幅式)
创作时间:
文字类型:
汉文
质地:
本幅纸
释文:
梁武帝书。(楷书)。爱业愈深。一念修怨。永堕异趣。君不。(草书)。
印记资料:
鑑藏宝玺:石渠宝笈
收传印记:群玉(半印)
收传印记:御府(半印)
收传印记:(又半印一不辨)
题跋资料:
题跋类别:题跋;作者:清高宗;题跋位置:本幅;款识:乾隆庚午(西元一七五0年)嘉平廿有六日御识行;书体:草书;全文:是卷十四字。冲澹萧散。得晋人神趣。历代官帖未经收入。是以嗜古博辩之士及鑑藏家。举未论及。董香光始以刻之戏鸿堂帖中。定为梁武帝书。而郁冈王氏则谓是大令得意笔。要亦未有确证。第以脚气帖验之。则董说为长。矧其为书家。董狐不妄许可者耶。今墨蹟传入内府。展阅一再。觉江左风流。上与三希相辉暎。他日倘再得脚气帖真本。当共为一室贮之。乾隆庚午(西元一七五0年)嘉平廿有六日御识。印记:天府珍藏、几暇鑑赏之玺、落纸云烟
题跋类别:题跋;作者:清高宗;题跋位置:本幅;款识:御笔释文;书体:楷书;全文:爱业愈深。一念修怨。永堕异趣。君不。御笔释文。 印记:干、隆、几暇临池
题跋类别:题跋;作者:王肯堂;题跋位置:本幅;款识:肯堂题。时万历丙午(西元一六一六年)冬仲十有四日。;书体:行书;全文:此帖前后不全。当是子敬得意书。或者见其作释氏语。遂以为梁武帝书。壹何陋也。肯堂题。时万历丙午(西元一六一六年)冬仲十有四日。印记:王肯堂印
题跋类别:题跋;作者:王野;题跋位置:本幅;款识:太原王野题;书体:行书;全文:大令书法。外拓而散朗多姿。此帖非大令不能办。彼恐一念。堕于异趣。而书法又深含奇趣耳。太原王野题。 印记:王野之印
题跋类别:题跋;作者:王顼龄;题跋位置:本幅;款识:康熙五十六年(西元一七一七年)岁在丁酉十月朔。华亭王顼龄谨识于京邸之画舫斋。;书体:行书;全文:梁武帝异趣帖全学大令书法。自隋唐迄宋元。流落民间。未登天府。故无祕殿收藏玺印。万历初藏韩存良太史家。董玄宰刻石戏鸿堂中。以冠历代帝王法书之首。至是而千秋墨宝始烜赫天壤间矣。其后王宇泰诸名公。改题为子敬真蹟。盖欲推而上之。然审淳化阁搨本。武帝脚气帖正与此笔意相类似。不必远托晋贤。方为贵重。况文敏精鉴博识。定有所据。故馀仍改题从董云。康熙五十六年(西元一七一七年)岁在丁酉十月朔。华亭王顼龄谨识于京邸之画舫斋。印记:顼龄、瑁湖
主题:
技法:
参考资料:
收藏着录: 黄杰先生遗赠文物目录,页172 收藏着录: 林志钧,〈三希堂帖考〉,《帖考》,(台北:华正书局,1985年),页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