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原名李永顺,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

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1] 

代表画作有《漓江胜景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2] 

绘画风格

主张

在山水画方面,李可染主张“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大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 [6]  他也强调作山水画要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即从单纯到丰富,再由丰富归之于单纯。

在素描方面,李可染认为素描是研究形象的科学,素描唯一的目的就是准确地反映客观形象。形象描绘的准确性,以及体面、明暗、光线的科学道理,对中国画的发展只有好处,绝无坏处。 [7] 

李可染也提出过“采一炼十”的主张。意即,采矿是艰辛的,冶炼更加需要付出倍百倍的劳动,真正的艺术创造必须兼有采矿工人和冶炼家双重艰辛和勤奋。

特点

李可染的山水画重视意象的凝聚。他在40年代的山水作品是一种线性笔墨结构。50年代以后的作品,由线性笔墨结构变为团块性笔墨结构,以墨为主,整体单纯而内中丰富,浓重浑厚,深邃茂密。 [8] 

李可染的山水画将光引入画面,尤其善于表现山林晨夕间的逆光效果,使作品具有一种朦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从总体看,李可染的山水画比明清山水画更靠近了对象的感性真实,从某种意义上看减弱了意与形式趣味的独立性。 [8]  对此评论家王进玉表示,李可染结合传统、西法、自然三者,创造了面貌独特、厚重雄健的“李家山水” 。 [9] 

人物

李可染的人物画画面动态微妙,形象夸张但不丑化,朴质却不古拙,富于诙谐、机智特色和生活情趣。 [8] 

李可染画的牛极富生活情趣,或行、或卧、或凫于水中;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或观山,或引吭,或竞渡,寥寥数笔,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10] 

轶事典故

外界评价

广州美术学院李公明教授说:“在新中国画改造过程中,李可染的写生山水和红色山水在这一新传统中所取得的成就是具有原创性意义的。” [11] 

沈鹏先《李可染书画全集·书法卷·序》中说:“书法既是李可染的余事,也是他的全部艺术活动的重要部分。说余事,因为书法只占用他从事绘画以外的较少时间,并且与绘画的数量比较占据次位。但是,从书画理法相同的意义来说,从笔法与结构的最抽象的原则来说,书法就不仅不是余事,而是可染艺术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了。” [12] 

李可染的儿子李小可接受采访时说:“我父亲让我们最为受益的是他对待艺术和人生的态度,他的故事背后反映出来的是他对艺术的态度。”

老舍在《李可染水墨写意画展》的撰文中说:“在穷苦中,偶尔能看到几幅好画,精神为之一振。” [13] 

吴作人在《李可染中国画展》的序言中说:“艺术天地至广,而于山水匠心独运。峰峦隐显,云烟吞吐,乃古人所未逮;岚影树光,以墨胜彩,创境界以推陈。”

李可染艺术馆由李可染艺术馆新馆、李可染旧居和新建西跨院组成,总占地面积7.2亩(481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29平方米。

李可染旧居建造于1922年,共有房屋12间,为一所青砖合瓦的四合院结构。1994年3月28日,李可染旧居的二期工程”李可染艺术作品陈列馆”建成对社会开放,该馆占地面积28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平方米,为中西建筑风格相结合的二层楼房建筑。在建设三期工程时拆除。2006年,徐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李可染旧居南侧扩建李可染旧居三期工程。三期工程占地面积42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预计投资3000多万元。 [14] 

李可染新馆位于李可染旧居南侧,2006年12月5日正式开工,于2007年12月竣工落成,占地面积4810平方米,建筑面积2829平方米。新馆由陈列展示厅、学术报告厅、综合功能厅和室外庭院四个部分组成。 [15] 


文章标签: 李可染

猜你喜欢

澄怀观道
柏树
万县山水城
万山遍红
万山重叠一江海
书法
书法 云龙山摩崖石刻
书法 岱宗
书法 澄怀观道
书法
千字文小楷
喜上眉梢图
幽林芳意
仿催白梅竹双清图
牡丹花图轴
花卉奇石册 十二开
书法 -七言联
无题
0.46846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