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体:

色彩:

水墨

装裱形式:

创作时间:

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

文字类型:

质地:

本幅纸

释文:

印记资料:

鑑藏宝玺:乾隆御览之宝
鑑藏宝玺:乾隆鑑赏
鑑藏宝玺:石渠宝笈
鑑藏宝玺:三希堂精鑑玺
鑑藏宝玺:宜子孙
鑑藏宝玺:石渠定鑑
鑑藏宝玺:宝笈重编
鑑藏宝玺:御书房鑑藏宝
鑑藏宝玺:嘉庆御览之宝
鑑藏宝玺:宣统御览之宝
鑑藏宝玺:宣统鑑赏
鑑藏宝玺:无逸斋精鑑玺
收传印记:宗家重贵
收传印记:长宜子孙
收传印记:云间刺史耿继训印
收传印记:安
收传印记:仪周鉴赏

题跋资料:

题跋类别:作者款识;作者:陈汝言;题跋位置:本幅;款识:至正庚子(西元一三六0年)正月二日。庐山陈汝言写。;书体:行书;全文:

题跋类别:题跋;作者:周南;题跋位置:本幅;款识:庚子岁正月望日周南顿首。;书体:行楷书;全文:千尺流泉几屈盘。何人卓锡向巑岏。凿开灵窦云根冷。分出天池玉乳寒。接竹引流来屋角。随风飞瀑下林端。清甘未许轻题品。暇日重来裹凤团。己亥春仲。留海云三日。登山观百丈泉。尝赋此诗。公馀每追想山泉清胜。遂征(破损)能画者图其髣髴。幷写诗于上。奉寄允元禅师。以寓景仰云。庚子岁正月望日周南顿首。

题跋类别:题跋;作者:张经;题跋位置:本幅;款识:张经;书体:行书;全文:虢虢云腴漱石根。故人图写寄慇懃。去年忆共源头看。晴雪曾濡白练裙。张经。

题跋类别:题跋;作者:德祥;题跋位置:本幅;款识:钱唐德祥题;书体:行楷书;全文:不见神僧卓锡时。化人龙送亦无疑。玉虹直下云千尺。山骨中间髓一支。在险重轻谁可较。发蒙沾溉我深思。麝香坞口秋如海。洗耳来登一赋诗。钱唐德祥题。

题跋类别:题跋;作者:赵质;题跋位置:本幅;款识:赵质;书体:行楷书;全文:泉流千尺到禅关。势极高源自下还。百穴气锺成玉乳。一支鈆迸落青山。明珠乱洒松杉外。甘泽遥分畎亩间。许我移居清石间曲。枕书时得听潺湲。赵质。

题跋类别:题跋;作者:朱逢吉;题跋位置:本幅;款识:檇李朱逢吉;书体:行书;全文:树杪落寒泉。飞筩百丈连。清归香积供。远下郁蓝天。写景山如故。题诗客已仙。登临可湘濯。漂泊歎衰年。檇李朱逢吉。印记:朱以贞印、讷斋

主题:

主要主题:山水春景春寒;次要主题:山水瀑布 ;次要主题:建筑房舍 ;次要主题:建筑寺庙 ;其他主题:山水溪涧、湍泉 ;其他主题:树木  

技法:

写意 皴法披麻皴苔点 

参考资料:

收藏着录: 石渠宝笈续编﹝御书房﹞,第四册,页1978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页276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图录,第六册,页5-6 内容简介(中文): 在层叠交错的山丘林木中,寺庙依山而筑,前临溪涧,背倚高山,瀑布从狭窄的山谷间流下来,另一侧山脚下,隐约露出几栋村舍,高山的背后,有重重远山向画面深处退去。画中没有奇特的峰岭,也没有雄伟华丽的建筑,看起来只是一幅平凡简单的山水画。画幅上端活动于苏州的诗人周南(1301-1383)的题诗,说明了作画的机缘。百丈泉是苏州境内的名胜,位在吴县西南穹窿山的北边,海云庵亦位于此。1359年周南曾到海云庵游览,登山观百丈泉,作了这首诗,第二年请陈汝言依照诗意画成此图,并题诗送给寺庙的允元禅师,作为纪念。其他几首则是友人或后人根据诗意与图画发抒对画家与诗人的感念。陈汝言的画并不如实的记录当时周南游览的细节,只是清描淡写的用弧形的墨线,描绘平缓稳定的山势,树木和房舍的形状也很简朴,谦虚的点缀在山丘与山脚下。诗中作为主角的流泉飞瀑,隐藏在山谷深处,并不引人注意。整幅画与诗中所要表达的意境有着若即若离的关系。陈汝言是元末明初,活动于江苏苏州的诗人画家,明初曾经在山东济南任官。善画山水,笔墨清润,沿袭元季文人画平淡天然的特色。(何传馨)
文章标签: 题跋 印记 书体 陈汝言 全文 类别 山水 百丈泉 款识 诗人 苏州

猜你喜欢

仿古山图
明陈汝言荆溪图 轴
明陈汝言乔木山庄图 卷
百牛图卷
罗浮山樵图
龙池竞渡图
竹石圖
山居说听图
芦花寒雁图
牡丹蝴蝶图
老人星赋
姨母育佛图
人马图
阿房宫
秋江待渡图
山水图
武夷放棹图
竹石图(宋元集绘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