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体:

行楷书

色彩:

装裱形式:

册(折装‧方幅式)

创作时间:

清世宗雍正六年(1728)

文字类型:

汉文

质地:

本幅纸

释文:

右奚及契丹。尤近边鄙。侵轶是虑。式遏成劳。臣庶常情。唯欲其防御。所谓长策。无出此者。陛下独断宸襟。高夺群议。以为顿兵塞下。转粟边军。旷日持久。役无宁岁。若不因利乘便。一举遂平。使迁善者自新。为恶者就戮。事若不尔。无息我人。且令大兵临之。凶徒必溃。不出此岁。当并成擒。臣等初奉圣谋。高深未测。及闻凯捷。晷候不差。而两蕃遗噍。莫不稽颡。缘边戍卒。咸已返耕。卧鼓灭烽。诚自此始。斯皆陛下睿谋先定。神武非常。观变于未萌。必取预于无象。臣伏以成功不宰。君人所以为量。有美不宣。臣子所以成罪。臣虽蒙瞽。安敢无言。既预闻始谋。又幸见成事。岂可使天功虚往。而日用不知。竹帛相传。复纪何事。请具状宣付史馆。垂示将来。仍许将吏等刊石勒颂。以纪功德。臣耀卿等不胜区区抃跃之至。谨奉状以闻。谨奏。开元廿三年二月十二日。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上柱国臣李林甫奏。中书令集贤院学士修国史上柱国曲江县开国男臣张九龄。侍中弘文馆学识上护军臣裴耀卿。(楷书)事有难易。因图可否。小蕃背诞。恶贯已盈。人神弃之。指期可灭。今之克定。偶会夙心。记以史官。铭之乐石。颇矜功伐。不愿为之。伯献前请。朕已不纳。卿等苦论。载用多愧。使桓山之颂。复在兹乎。(行书)。(自识)按唐史。开元廿二年冬十二月。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斩契丹王屈烈及可突干。上美守珪之功。欲以为相。张九龄谏诅之。及明年裴耀卿等上状。请宣付史馆。勒碑作颂。上顾不许。岂有见于九龄之言。故特加敛抑欤。方是时杨氏未兴。王心未荡。故犹能因九龄之一言。而功不自有如此。此开元之治所以为盛。而大臣之有益扵国。其功为大也。戊申(西元一七二八年)冬十有一月十六日。(又识)奏状三人衔名并列。董氏戏鸿帖。据状末臣耀卿上状之语。独标以为耀卿书。臆决之论也。唐自太宗崇尚书法。当时大小臣工。无不皆能书者。此状实兼有乐毅内景之长。而于内景得之尤切。何必专家。即此便足名一世矣。戏鸿刻本。亦据淳熙续帖。而字形大小不同。首行五字脱失。不省当年何遽草率乃尔。不可解矣。(又识)明皇批答之末。有桓山之颂。复在于兹之语。见者不省所谓。按王大令有桓山之颂。梁天福元年。洛阳脩城得之。碑碎裂不全。止存桓山颂献之铭六字。刻绛帖中。可按而得也。明皇书出大令。于桓山碑尤所攀仰。曩尝见其孝经批答。以为绝似桓山碑。今见此答。益信眀皇行书果出桓山。一点一拂。无不逼肖。当时桓山之碑。已不复全。此书乃大似之。故不觉沾沾自喜。以为桓山之颂。复在于兹耳。

印记资料:

鑑藏宝玺:乾隆御览之宝
鑑藏宝玺:石渠宝笈
鑑藏宝玺:石渠定鑑
鑑藏宝玺:宝笈重编
鑑藏宝玺:御书房鑑藏宝
鑑藏宝玺:嘉庆御览之宝
鑑藏宝玺:宣统御览之宝

题跋资料:

主题:

技法:

参考资料:

收藏着录: 石渠宝笈续编(御书房),第四册,页2143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录(卷八),第四册,页22
文章标签: 桓山 史馆 契丹 耀卿 张九龄 戏鸿 大小 裴耀卿 楷书 资料

猜你喜欢

王澍行书临帖扇页
清王澍行书轴
篆书横幅
草书诗﹔楷书诗四开册
信件
清王澍临石鼓文 册
清王澍书积书巖帖(一) 册
清王澍书积书巖帖(一) 册 篆书引首
清王澍书积书巖帖(一) 册 临比干铜槃铭
书法 毛泽东长征
临张旭古诗首 行草 书法
书法
健碧 书法
论语里仁
黄河春秋
五言宣联
山外斜阳
禅瓯
0.9088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