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体:

草书

色彩:

装裱形式:

册(经折装)

创作时间:

文字类型:

汉文

质地:

本幅纸

释文:

公乃当堂踞床。而命仆居乎小榻。乃曰。笔法玄微。难妄传授。非志士高人。讵可言其要妙也。书之求能。且攻真草。今以授子。可须思妙。乃曰。夫平为横。子知之乎。仆思以对曰。尝闻长史九丈每令为一平画。皆须纵横有象。此岂非其谓乎。长史乃咲曰。然。又曰。夫直为纵。子知之乎。曰。岂不谓直者必纵之。不令邪曲之谓乎。长史曰。然。又曰。均为间。子知之乎。曰。尝蒙示以间不容光之谓乎。长史曰。然。又曰。密为际。子知之乎。曰。岂不谓筑锋下笔皆令宛成。不令其疎之谓乎。长史曰。然。又曰。锋为末。子知之乎。曰。岂不谓末以成画。使其锋健之谓乎。长史曰。然。又曰。力为骨体。子知之乎。曰。岂不谓走历笔。则点画皆有筋骨。字体自然雄媚之谓乎。长史曰。然。又曰。轻为曲折。子知之乎。曰。岂不谓钩笔转角。折锋轻过。亦谓转角为暗过之谓乎。长史曰。然。又曰。决谓奔掣。子知之乎。曰。岂不谓奔掣为撆。决意挫锋。使不怯滞。令险峻而成。以谓之决乎。曰。然。又曰。补为不足。子知之乎。曰。尝闻于长史。岂不谓结构点画或有失趣者。则以别点画谓乎。长史。曰。然。又曰。损谓有馀。子知之乎。曰。尝蒙所授。岂不谓趣长笔短。常使意气有馀画若不足之谓乎。曰。然。又曰。巧谓布置。子知之乎。曰。岂不谓欲书先预想字。而布置令其平稳。或意外字体。令有异势。是谓之巧乎。曰。然。又曰。称为大小。子知之乎。曰。尝闻教授。岂不谓大字促之令小。小字展之使大。兼令茂密。所以为称乎。长史曰。然。子言颇皆近之矣。夫书道之妙。焕乎其有旨焉。字外之奇。凡庸不能辨。言所不能尽。世之学者。皆宗二王。元常。颇存逸迹。曾不睥睨笔法之妙。遂尔雷同。献之谓之古肥。旭谓之今瘦。古今既殊。肥瘦颇反。如自省览。有异众说。张芝。锺繇功趣精细。殆同神机。肥瘦古今岂易致意。真迹虽少。可得而推逸少。至于学锺。势巧形容。及其独运。意疎字缓。譬楚音习夏。不能无楚。过言不绝。未有笃论。又子敬之不逮逸少。犹逸少之不逮元常。学子敬者画虎也。学元常者画龙也。手虽不习。久得其道。不习而言。必慕之欤。傥着巧思思。盈半半矣。子其勉之。工若精勤悉。自当为妙笔。真卿前请曰。幸蒙长史九丈传授用笔之法。敢问攻书之妙。何如得齐于古人。张公妙在执笔。令其圆畅。勿使拘挛。其次识法。谓口传手授之诀。勿使无度。所谓笔法也。其次在于布置。不慢不越。巧使合宜。其次帋笔精佳。其次变法适怀。纵舍掣奋。或有规矩。五者备矣。然后能齐于古人。曰。敢问长史用执笔之理可得闻乎。长史曰。予传授笔法得之于老彦远。曰。吾昔日学书虽功。奈何迹不至殊妙。后闻于河南曰。用笔当须如印印泥。思所不悟。后于江岛。遇沙平地静。令人意悦数。乃偶以利锋画而书之。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自兹悟用笔如锥画沙。使其锋。画乃沉着。当其用。常欲使其透过帋。此功成之极矣。真草用。悉如画沙。点画净媚。则其道至矣。如此则其迹可久。自然齐于古人。但思此理以专想功用。故其点画不得妄动。子其书绅。予遂铭谢。逡巡再拜而退。自此得攻书之妙。于兹五年。真草自知可成矣。鲁公此文议论精绝。形容书法要妙无馀蕴矣。今之晓书意者。盖莫如公。所以及此。至顺四年(西元一三三三年)三月五日。康里巎为麓菴大学士书。

印记资料:

作者印记:子山
作者印记:正斋
收传印记:天籁阁
收传印记:寄敖
收传印记:子京父印
收传印记:项墨林鑑赏章
收传印记:檇李项氏士家宝玩
收传印记:李宗孔
收传印记:宋荦审定

题跋资料:

主题:

技法:

参考资料:

收藏着录: 石渠宝笈续编(养心殿),第三册,页1283。
文章标签: 。子 长史 笔法 印记 真草 古人

猜你喜欢

草书临十七帖页
行草书奉记帖页
康里巎巎草书谪龙说卷
康里巎巎行草书奉记帖页
康里巎巎草书临十七帖页
元 康里巎巎 草书张旭笔法卷
木匠传记(Ziren zhuan)
清乾隆三希堂法帖(二十三) 册 元康里巎渔父辞
清乾隆三希堂法帖(二十三) 册 元康里巎草书述张旭笔法记
欧阳玄楷书春晖堂记卷
元 溥光 草书石头和尚草庵歌卷
俞俊行书别驾帖
李孝光行书发建业帖页
杨维桢行书城南唱和诗帖
鲜于枢行书五绝诗页
陈绎曾楷书静春先生诗集后序卷
萧逸从僧人边菜获得兰亭手稿
沈右楷书中酒杂诗并简帖
1.48467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