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北魏太和二十二年: 公元498年 说明:观音立于双层台座上,莲花台座与方形台座间有连接的痕迹,当为分铸。尊像与背光相连,一体铸成。观音造型,发髻高,帽缯向上扬起,成为背光的浅浮雕。肩披天衣,绕过手臂前向外折角,着意表现空间的转换。右手执长茎莲苞,左手抓衣角。上身戴「X」型璎珞,在腰上交又,下着裙,紧贴腿上,在两腿间成「之」字形。身体上下身比例接近,造型简单利落,脸形偏长,五官线条秀气。背光外圈阴刻火焰纹,以反C形规则排列,源于太和佛背光样式,但趋于规律的装饰性。背光背后阴刻一弯弯树,树上一鸟飞过,树下一半跏思惟菩萨,最下一排六人一男一女成组,共三组供养人,造型弥具拙趣。铭文:太和廿二年十一月二日条□人╱吴道兴为亡父母造光╱世音一区,╱愿居家╱大小托生╱西方妙洛╱国土所求如意╱兄弟姊妹六人常与佛会 款识:座记事:太和廿二年十一月二日条□人╱吴道兴为亡父母造光╱世音一区,╱愿居家╱大小托生╱西方妙洛╱国土所求如意╱兄弟姊妹六人常与佛会 参考:《历代金铜佛造像特展图录》陈慧霞台北巿:国立故宫博物院1996/02
文章标签: 背光 造型 太和 观音

猜你喜欢

十六羅漢像
南朝阿育王立像
南朝背屏式造像
十六羅漢像
十六羅漢図
釈迦三尊十羅刹女像
不動明王立像
阿字曼荼羅図
十六羅漢像
善財童子立像
北魏”延兴五年“铜鎏金立形释迦像
南朝双观音造像碑
十六羅漢像
如意輪観音図
十六羅漢像
釈迦三尊十六羅漢像
十六羅漢像_第十四尊者
釈迦三尊像
0.73104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