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清康熙: 公元1662-1722年
说明:颈直长略粗,至颈下稍外撇,与肩相接,成明显的一圈凹痕,肩平,腹圆扁,造型有如荸荠,因此称为「荸荠尊」。足大而矮,足壁厚,足内无釉。此类红釉烧成往往容易釉流至足下,因此将流釉的部分磨切整平,此类红釉据称为多层釉所构成,贴近胎之一层为白釉,依次为浅黄、绿、大红釉,最外一层为透明玻璃釉。由于是铜红发色,容易受火焰的影响而成各种变化,能有如此红艳的发色,非常难得。此件器口缘釉流成薄如灯心,红釉渐次流下,直到足则积厚釉而成红紫,在中段红釉流淌所呈的现象,有如牛血丝丝凝结,因而西洋人称之为「牛血红」。铜红釉在永乐、宣德时烧造得极为成功,到了往后愈不如前。直到康熙时,由郎廷极任江西巡抚,兼管景德镇时,烧出红艳生动的铜红釉,这种釉的烧成相当困难,因此得到了极高的赞誉,将这种成就归之于监督官的功劳,因此以监督官的姓氏冠之于此类产品,称之为「郎窑红」。康熙后期出现的豇豆红及雍正以后的铜红釉又转成另一类,但属于铜红釉的在后人往往全以「郎窑红」称之,可见其成就。
款识:
参考:《康熙大帝与太阳王路易十四特展》周功鑫台北巿:国立故宫博物院2011/11;《故宫文物月刊》189期(赴法展)器物处台北巿:国立故宫博物院1998/12
文章标签:
康熙
红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