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明 永乐: 公元1403-1424年
说明:器呈杓形,长柄细长,前宽后窄。全杓内外满釉,但口缘一圈无釉,系为覆烧制成。外壁以青花顺沿杓形,绘饰折枝朵莲二十四朵,杓瓢底心四朵,排列成一菱形,外围十朵;杓柄顶端一朵,下则三朵一组排列成一品字形共三组九朵,外壁口沿下画青线二道为饰。内壁瓢心书一梵文种子字,外围绕梵文种子字五圈,由少至多,杓柄三排横向梵文种子字,中间一行较长,两旁略短。青花釉色浓艳,多处带铁褐或铁黑结晶疵斑,白釉泛青。胎骨轻薄,质坚细致。 梵文种子字又称「一字真言」,「种子」即是以梵文作为诸佛的代称,每一尊佛、菩萨等都有其各自的种子字。明代自永乐开始一直到明末,官窑瓷器上常见以梵文作为装饰,此当与宫廷的宗教活动有关,意为受佛庇护吉祥之义。相同器物除景德镇珠山永乐后期地层曾出土不完整器外,其它并无所见,极为珍稀。此器于清代乾隆时,特为其制作一紫檀木鹅形托座,座为两木接连,上为原木雕挖,雕一鹅蹲坐,下为一翻卷荷叶,全器作鹅蹲坐荷叶状,雕工精巧细致,鹅毛或眼、脚蹼甚至于翻卷荷叶的茎脉线皆刻雕精细,托座鹅背内并刻「乾隆御玩」一行四字楷书及「≡」、「隆」两刻印文,杓器与器座两相辉映。
款识:底年号款:乾隆御玩,附件年号款:≡隆,器身其他识文种类
参考:《适于心:明代永乐皇帝的瓷器》黄兰茵国立故宫博物院2017/05;《故宫文物月刊》189期(赴法展)器物处台北巿:国立故宫博物院1998/12;《故宫瓷器录 第二辑 明(丙)》国立故宫 中央博物院联合管理处国立故宫 中央博物院联合管理处1964/04
文章标签:
种子
乾隆
瓷器
梵文
一行
永乐
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