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清 十八世纪上半叶: 公元1701-1750年
说明:器形模仿葫芦,小口,圈足,器表纹样繁复,分上下两截。开光内绘白地蓝花花鸟、蝴蝶、雏菊、草虫纹,开光外以缠枝花卉为锦地,卷枝留白,其余分涂浅蓝与深蓝彩料。口下画回纹、如意云头各两圈,上下衔接处饰如意云头和漩涡(圆圈)纹,圈足上为变形莲瓣内填青线。足外无纹,着地处露胎,底面施釉、无款识标记。此件作品之装饰纹样可分两方面来理解,其一,锦地缠枝花朵逐渐向外扩散的花瓣、变形莲瓣内填青线等画法,于十七世纪末的日本伊万里瓷器也见得到相似的处理方式。其二,器表排布的叶形、方形和海棠形开光,若对照法国传教士殷弘绪书简中对相似技法的描述「陶工会在一两个地方,先贴上圆形或方形的湿纸片,上紫金釉之后取下纸片,⋯⋯」(1722),加上一些带各种形状开光图形的作品,也曾登录于强王奥古斯都二世(Augustus II the Strong,1697-1733)首份藏品目录中,而反映出类似于本件作品般的装饰风格,正是十八世纪上半叶外销西方市场,同时流通于中、日两地窑场的式样。(引自《亚洲探险记:十七世纪东西交流传奇》)
款识:
参考:《亚洲探险记:十七世纪东西交流传奇》余佩瑾主编国立故宫博物院2019/03
文章标签:
作品
装饰
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