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元至明: 公元1271-1644年
说明:长方环形,正面浮雕「春水」纹饰:下方有一小丛水草,一只鹅雁双翅开展,俯冲而下;一只展翅鹰鹘(海东青)双爪紧抓鹅首不放。整体纹饰描绘人们利用鹰鹘猎雁的情景。鹰与雁之眼纹管钻而成,阴刻羽翅纹,二禽交会处清晰可见玉工用尖锥状工具旋下后再加打磨的遗痕。全器纹饰虽然不大,但是完美表现出雁之惊恐与鹰之狠准神情,确是栩栩如生。
「春水」玉饰所表现的情景是我国北方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春搜情景。契丹本为游牧民族,以狩猎放牧为主要生活方式,一年之中依牧草生长与水源供给情况而迁居,所迁之地设有行营,谓之「捺钵」。春天,辽帝行至「春捺钵」,例如辽兴宗重熙三年(1034)正月辛卯,「如春水」。春水原指至春捺钵纵鹰鹘捕鹅雁的水泊之地,后来径称春搜活动为春水。女真族灭辽,继承契丹旧俗,例如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二月壬戌,上如爻剌春水」。金人继之,也称春搜活动为春水,金朝皇帝如春水时穿着常服已有固定图案:「其从春水之服则多鹘捕鹅,杂花卉之饰。…吐鹘(金人称束带),玉为上,…其刻琢多如…春水之饰。」因此,「春水」玉饰的纹饰即是鹘攫天鹅,杂饰水生花卉、水草等植物。蒙元时代的帝王虽然不严守春搜的仪式,但蒙古人也爱放鹰捕雁,依然在玉带上琢饰「春水」纹饰。
款识:
参考:《大汗的世纪:蒙元时代的多元文化与艺术》石守谦、葛婉章主编台北巿:国立故宫博物院2001/10
文章标签:
春水
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