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明末清初: 公元17世纪 说明:风炉作上大下小圆筒形,正面开有二窗,上者为扁方形,下者为椭圆形。左右各以铺首为饰,铆接可活动双钩T形提耳。正面扁方形窗与背面个小圆孔,可能都是在器体铸好之后才补凿而成,从纹饰安排及钻孔锉磨痕迹可推断,应是在实用后于通风不良、添炭不便等因素趋使下改装而成如是观。内壁原本应铺有一层护墙泥,现今只余少许残迹,可证明此风炉曾为实用器。全器纹饰以素平弦纹分为上下四区。依序饰「丼纹」、「冏纹」﹔云雷纹地兽面纹﹔云雷纹地龙纹﹔蕉叶纹等。关于炉口一周的纹饰,丼纹未见于商、周铜器(商周时期铜器上冏纹与四瓣目纹常伴随出现,丼纹或由四瓣目纹讹变而成),然而「丼」是井本字。「井」﹕易卦名,巽下炊上。冏纹是为火纹。陆羽《茶经》于风炉一条中记载﹕『坎上巽下离于中』、『巽主风,离主火,坎主水,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故备其三卦焉。』由此观之「丼纹」是纹饰纯然讹变,或是铸器者隐有取意于陆羽之说,却是另一有趣的问题。明晚期文风出现了新复古主义,如李梦阳、王世贞等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这种思潮反映到器物上或许从陕西绥德县出土康熙年间马如龙夫妇合葬墓中所出的晚明五彩兽面纹瓷方鼎可看到一些讯息。本件风炉与方鼎的兽面纹皆呈现讹变的晚期风格,或可视为十七世纪器物的复古思潮吧! 款识: 参考:《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画》廖宝秀、欧兰英(Oranjie, Eveline)台北巿:国立故宫博物院2002/06
文章标签: 纹饰 风炉 丼纹 冏纹 思潮 器物 兽面纹

猜你喜欢

大明崇祯玖年潞国制铜鼎
覆盖三脚架
「长命富贵」铭文镜
徐奇;臣奇
宋/明铜犀牛形水注
覆盖的罐子
韩安之印
宣德款铜熏炉
上谷
花瓶(一对中的一个)
尹高;晧
仿汉「长乐未央」、「鲁家造」铭文镜
□膏
安文;臣文
香炉
微型船_Miniature Vessel 34137
世慰;臣慰
治世私印
0.79411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