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遂球(1602年8月21日—1646年11月10日 [1] ),字美周,广州府番禺县板桥乡(今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板桥村)人。明末抗清官员,爱国诗人 [2] 。
天启七年(1627),考中举人,没有通过会试。崇祯年间,选为经济名儒,念及母亲老迈,没有赴任。南明隆武帝继位,授兵部职方司主事,带领广东兵马救援赣州。
隆武二年(1646年),城破殉难,追赠兵部尚书,谥号忠愍。黎遂球善于诗文,工画山水,人称“牡丹状元”,传世画作《送区启图北上山水图》。
黎遂球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年(1602年)七月五日,早年攻读经书,擅长填词作诗,曾师从陈子壮。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年),中举人,此后数次赴京会试,与沿途的文人骚客时相唱和,诗名渐而鹊起。
崇祯十二年(1639年),因赴京会试再次落榜,遂漫游江南。翌年春到达扬州,当时的名士郑元勋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诗歌比赛,四方名士云集于“影园”,相约以牡丹为题悬金垒征诗,钱谦益担任裁判,黎即席咏诗十首,力压群英而独夺魁首,被众才子共推为“牡丹状元”,并连续三天在扬州的街道上披红戴花骑马巡游,接受士民的欢呼庆贺。
当他返回广州时,家乡的士民千余人到郊外迎接,并出动数十艘楼船画舫沿江载歌载舞,其盛况成为士林传颂历久而不衰的佳话。黎遂球在濠弦街修了两座小楼,一名莲须阁,一名晴眉阁,他就天天在这里吟诗作画,抚琴临帖,过着一个文人雅士该过的日子。其后,黎遂球在家乡致力于重振南国诗风,与陈子壮等十一人发起重建了文学团体“南园诗社”。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明朝倾覆,其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弘光朝。黎闻讯后即出资制作了铁铳五百门送往南京,援助军队,并组织乡勇准备抗击清军。 [4]
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清军攻陷南京,唐王朱聿键于六月在福建称帝,即隆武帝,黎遂球被任为兵部职方司主事,提督两广水陆义师支援赣州的南明军队。 [2] 后因所统率的水师已被清军战败,黎只能率步兵义勇抵达赣州,与各路援军固守御敌。隆武二年(1646年)十月四日,清军攻破南门,黎遂球率数百义兵与之巷战,身中三箭,壮烈殉国,弟遂洪亦同殉节 [5] ,得年四十五,卒赠兵部尚书,谥忠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