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台实景图》是明代画家唐寅创作的绢本水墨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寅此图纯用水墨,完全是纪实写生之作。庭院屋舍结构清晰,颇具透视感。各种树木相间杂,多用空勾夹叶,繁而不乱。近景坡石用细笔长皴,微作晕染,工劲中兼有细秀圆润,是唐寅较富特色的山石画法。

画作内容


此画的构图,基本上为三段式。画面以山石和林木为主,图的远景、峦山连绵,炯云弥漫,画有数株大树,枝叶茂密,大树下或树木后面屋宇、庭院、房屋时隐时露。院墙中矗立古碑一尊,一口方井。近景画有数块岩石,横列于庭院墙外。


本幅作者自题并书七言律诗一首:"正德丙寅,奉陪大冢宰太原老先生登歌风台,谨和感古佳韵并图其实景,呈茂化学士请教。唐寅。'此地曾经王辇巡,比邻争睹帝王身。世随邑改井犹存,碑勒风歌字失真。仗剑当时冀亡命,入关不意竟降秦。千年泗上荒台在,落日牛羊感路人。'"


钤"唐居士"印。鉴藏印有"仪周鉴赏"、"吴屿之印"、"囗贞"三方,对开有乾隆题诗,并清内府鉴藏印四方。


创作背景

唐寅在题诗中讲述了绘制此图的原由。明正德元年(1506年),唐寅36岁时,陪同大学士王鏊游览沛台后绘此图,并赠茂化学士。沛台,又名歌风台,位于今江苏省沛县境内,相传,汉高祖刘邦曾于此饮酒放歌,后人于是筑此台以纪之 。

艺术鉴赏

技法

此图庭院屋舍结构清晰,颇具透视感。各种树木相间杂,多用空勾夹叶,繁而不乱。近景坡石用细笔长皴,微作晕染,工劲中兼有细秀圆润,是唐寅较富特色的山石画法。远景一角山林,雾气沉沉,墨色湿润,与近景相比较,虽有近大远小的区别,但在空间位置上却有很大的随意性,反映了中国古代画家对空间处理的独特理解。整幅作品融宋代院体技巧与元人笔墨韵味为一体,呈现出劲峭而又不失秀雅的品貌 。


形象

该图古树俯仰多姿,勾勒精细凝练、谨细,却不拘束。其墨色晕染,能随物象的向背虚实而起巧妙的节奏变化,给人以较强的真实感,而不失韵味。画面和题诗流露出作者借古抒怀的思想感情。

名家点评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单国强:画面近景增嵯山石和小斧劈皴法,以及盘虬树干和夹叶树枝,均源自南宋李唐,但远处清描淡染的云雾、山峦和粗点点族的树丛,又取法元代高克恭,呈现出兼容南宋和元人于一体的画风。


历史传承

由鉴藏印可知,该图历经安岐、吴玙等人收藏,后入清内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者简介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商人家庭,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收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有图谋不轨,遂佯狂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卒 。


文章标签: 近景 唐寅 庭院

猜你喜欢

墨梅图
步溪图
草屋蒲团图
柴门掩雪图
风竹图
葑田行犊图
观梅图
红叶题诗仕女图
金昌送别图
山水册合卷
九峰寒翠图
长松五鹿轴
仿宋元人缩本画跋册14开86
女乐图
花卉图14张
汉宫春晓图
山水图卷
出处图卷
4.00068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