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荷鹰鹭图》是明代吕纪创作的一幅绢本水墨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 

画面描绘了秋日荷塘中惊心动魄的一幕,苍鹰俯冲搏击白鹭,白鹭冲进苇丛深处,希图逃脱。众鸟或纷纷躲避,或受惊鸣叫。劲风吹动芦苇残荷,更添肃杀之气。作者把握住禽鸟的自然特征,赋予了戏剧化的情节表现,使画面具有扣人心弦的感染力。画家用写意的笔法画出枯败的荷叶,效果逼真,体现出高超的水墨控制能力。 [1]

画作内容

一群水禽本来正在芦苇池中悠然捕食嬉戏,池塘里荷叶早已衰败枯萎,不少都落入水中,莲蓬也已经干瘪了,翘立在池中,干枯的芦苇随风飘荡。突然一只苍鹰,掠过长空,从高空俯冲下来,锐利的目光紧紧盯着下方的猎物,由于苍鹰速度太快,直到危险迫近,鹭鸶才发现,仓皇窜入荷叶芦苇丛中,张嘴尖声鸣叫,扑腾双翅,企图躲过苍鹰的袭击。它这一逃惊醒了其他水禽,一只野鸭被吓得也是紧缩脑袋,羽毛乱颤,抬头惊恐地对着苍鹰一阵惊悚的狂叫,似乎忘记了逃命;另一只野鸭吓得把脑袋埋入水中,不敢面对呼啸而下的猛禽。野鸭上头一只小鸟的双爪紧抓住干枯的荷竿,缩颈抬头望着苍鹰, 也是被这突降的灾难吓晕了,不知所措,淡忘了逃生。鹭鸶的右上角还有一只小雀,看见了鹰立即俯冲下来,想躲到芦苇丛中躲避一下劫难。 [2]  [3] 

本幅自识“吕纪”,钤印“四明吕廷振印”,无年款。 [4] 

创作背景

吕纪的画有两种面貌,一是继承唐宋以来及至边景昭的工笔重彩的院体风格,画面灿丽,精工细绘;一是似林良画风的水墨写意,笔锋清劲,雄秀奔放。这幅《残荷鹰鹭图》属于后一种, [5]  即此图为学林良画风而创作的。 [2] 

艺术鉴赏

主题

该画作描绘的是自然界中弱肉强食的主题,凌空一苍鹰急冲而下,凶狠的目光紧紧通视着眼前要到嘴边的猎物,在残荷芦苇池中,一群弱小的水禽正亡命而逃。画家以纵身而下的飞鹰、无奈而奔逃的弱禽,加上风动的残荷芦叶,造成画面倾覆不安的态势,很好地表达了主题。 [3] 

技法

具体表现

在具体表现上,画幅下半部采用错落纷披的笔法,画家将芦苇、荷叶、莲蓬、鹭鸶、禽雀杂乱地安排在一起,更好地体现了鹭鸶、禽雀遭受袭击时的慌乱情景,增添了一种动荡不安的情绪,突出了悲剧效果。几片残荷、数枝芦花点明了正值初秋季节,肃杀的秋景渲染了气氛。 [3] 

景物描绘

在景物的具体描绘上,半空中苍鹰的翎毛用碎笔淡墨,随羽毛的长势写出,一丝不苟,有着很强的质感,而鹭鸶和诸禽雀则多用“没骨法”,笔法粗放而不失严谨。图中芦苇秆用中锋描绘,芦叶有墨色的浓淡变化,枯润有致,富有弹性。而芦花用碎笔点成,虚实相间,层次分明,荷叶用湿笔画出,再用中锋勾茎,挥写自然,灵气四动。整个画面,用笔粗简,荷叶、芦苇、水草似一气画成,墨色淋漓。 [3] 

名家点评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鉴定专家单国强:(该画作)笔墨形式紧密结合内容,苍鹰纯用写意水墨法,笔锋粗劲,水墨淋漓,恰当表达了鹰之雄强勇猛;鹭鸶则以白描细线淡淡勾出,显得分外娇弱、洁白;荷叶勾染相间,以突出残荷之凋败;芦苇则运飞动之笔,横涂竖抹,犹如狂草,更见凌乱和风势。这些因物而施的多变笔墨,既准确地刻画出了物象的形与神、质与势,也反映出画家工写俱精的高超技艺和兼工带写的艺术特色。 [4] 

研究价值

从该画作可以看出,院体画由工笔向写意变化的明显趋向。 [5] 

重要展览

2015年4月30日至2015年6月29日,《残荷鹰鹭图》在北京故宫武英殿举办的“2015春季书画特展”中被展出。 [6] 

作者简介

吕纪,生于1477年,卒年不详,字廷振,号乐愚,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人。明代画家,擅长花鸟、人物、山水,以花鸟画著称于世。初学边景昭工笔法,亦受林良水墨法影响,后临仿研习唐宋诸家名迹,继承两宋“院体”,遂自成一体,独步当代。他亦兼善人物、山水,宗法南宋马远、夏圭画法。其代表作品有《残荷鹰鹭图》、《桂菊山禽图》等。 [3]


文章标签: 荷叶 画家 苍鹰 芦苇 画面 写意 描绘 画作 林良

猜你喜欢

桂菊山禽图
寒雪山鸡图
梅茶雉雀图
狮头鹅图
四季花鸟图01-春
四喜图
杏花孔雀图
雪梅集禽图
吕纪桂菊山禽图轴
花卉山水
清明上河图
梧竹书堂图
仿古山水册8张
人物故事图
柳园人形山水图
便面畫選集8张
山水册3 北京故宫
幽亭听泉图
2.24631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