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幡身由两块具有完整幅宽的长方形织物组成,一块为主图部分(a),为夹缬工艺染制的平纹丝绸,上面描绘了相对而立的马匹,并用另一块平纹丝绸(b)作为衬里。这些马匹的风格与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年,唐朝第一位皇帝)墓中的六匹浮雕马以及武则天(624-705年)皇后墓中的石马相似。下部一对马的身体装饰有卐字纹,而上部一对马则带有斑点。在幡身的底部,还可以看到另一对马的腿,这表明在夹缬染色过程中,平纹丝绸被折叠过。由此推测,用于图案的夹缬板长度约为76厘米。衬里(b)的尺寸几乎与顶部的主图部分(a)相同,但在一角缝有一条宽5厘米、长15厘米的平纹丝绸带。斯坦因和罗德里克·怀特菲尔德的研究表明,这条丝绸带可能是幡首顶部头部的边缘。如果是这样,整幅幡的尺寸将与大英博物馆收藏的站立菩萨幡(斯坦因绘画217 [Ch.xxviii.007])相近。斯坦因认为该图案显示出波斯影响,然而,这些马匹具有短而粗壮的腿,这是蒙古矮种马的典型特征。
组织结构:
织物b
经线:丝,无捻,单股排列,44根/cm;
纬线:丝,无捻,26根/cm;
组织结构:1/1平纹。
绢带
经线:丝,无捻,单股排列,38根/cm;
纬线:丝,无捻,28根/cm;
组织结构:1/1平纹。
#更多 #_织造(中文)woven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