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具有自然主义的面孔和玻璃状,反射的眼睛坐落在&39;rājalīlāsana&39;(皇家轻松)的变体形式的位置。由多色木材制成,表面重新粉刷的肢体部分恢复。_画刻___Zwalf 1985年大约10世纪到14世纪,中国北方常见的是真人大小或以上的雕塑。他们的建筑特别与山西省有关,这里有两个着名的佛教活动中心是太原和五台山。风格一般可追溯到7世纪末和8世纪的唐代雕塑,如太原天龙山洞。与那里精致的神灵相比,这些木制人物更加肉体模仿,具有自然主义的面孔,有时,在这里,玻璃般的反射眼睛,他们丰富而轻松的身体提供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菩萨理想的视野。许多雕塑代表“南海”观音(南海的观世音菩萨),最初放置在雕刻的木制底座上。这是指居住在印度南部海岸的布达拉卡山的观音,这个想法在5世纪初被引入中国,翻译了“Avataṃsaka”(华严)Sūtra。很少保留原有的配色方案 - 这个图像已被重新粉刷,四肢部分恢复。菩萨千手观音,或观音木,中国色素的痕迹,大约1100-1300这个观音雕塑(梵语中称为观世音菩萨)将是一个关键的形象在一个佛教寺庙。他是一个菩萨,或佛陀,与慈悲相关,据说有能力拯救信徒并使他们得救。观音被广泛尊敬,并且知道有许多不同的伪装来帮助信徒。大多数木制佛教雕塑都会进行修复,而这个雕塑则展示了多种绘画运动的描述。在亚洲艺术基金会的帮助下购买了1920,0615.1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