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屠各率善佰长驼钮铜印

概述

“晋屠各率善佰长”驼钮铜印是东晋时期的一件重要文物,出土于中国北方地区。该印章不仅体现了当时的政治制度与民族融合的特点,还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印章上的文字清晰地表明了其主人的身份——“屠各”是一个古代少数民族的名称,“率善佰长”则显示了他在地方行政体系中的职务。

材质与工艺

这枚印章由青铜铸造而成,表面经过精细打磨处理,呈现出光滑细腻的质感。铜印整体呈方形,边长约2.5厘米,厚约1厘米,重量适中。驼钮的设计尤为独特,顶部雕刻了一只栩栩如生的骆驼形象,寓意着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与文化特色。驼钮不仅增强了印章的艺术表现力,也方便携带使用。制作工艺上,采用了失蜡法与模铸相结合的技术,使得印章线条流畅、结构紧凑,展现了高超的金属加工技艺。

文字解读

印章正面刻有篆书字体的“晋屠各率善佰长”六个大字,字体规整且富有韵律感。其中,“晋”代表当时的政权名称,即西晋及其延续下来的东晋王朝;“屠各”指代的是一个活跃于中原地区的少数民族部落联盟;“率善佰长”则是对这位首领官职的具体描述。“率”意为统领或率领,“善”表示善良、友善之意,“佰长”则是基层军事或行政单位的负责人。由此可以看出,这位屠各族首领在晋朝政府中担任着重要的地方管理职责,并且因其亲善待人的态度受到认可。

历史背景

东晋时期(公元317年-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局的时代。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大量汉族士民南迁避难,同时也伴随着众多北方少数民族向内地迁移。在这种复杂的社会背景下,许多少数民族逐渐融入汉文化圈,并成为地方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屠各”族便是当时活跃于山西、陕西一带的一个重要部族。他们与晋室合作,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地方秩序稳定。而“率善佰长”的设置,则反映了晋朝政府试图通过授予少数民族首领一定权力来实现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控制。

文化意义

“晋屠各率善佰长”驼钮铜印不仅仅是一件实用性的官方信物,更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首先,它见证了东晋时期多民族共存共生的历史现象,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其次,印章上的驼钮设计巧妙地结合了游牧文化和农耕文明的特征,既突出了屠各族的游牧属性,又彰显了他们在新环境中所展现出的文化适应能力。此外,该文物还为研究晋代官制、民族政策以及社会变迁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考古发现与保护现状

目前,“晋屠各率善佰长”驼钮铜印被收藏于某博物馆内,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关于它的具体发现地点和时间并未公开详细信息,但可以推测是在晋代墓葬或者遗址中出土的。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件珍贵文物,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恒温恒湿环境下的保存条件、定期检查修复工作以及数字化记录等手段。同时,通过举办专题展览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相关知识,让更多人了解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片段。

猜你喜欢

“抱罕护军长史”鼻钮铜印
“副部曲将”驼钮铜印
“军司马印”鼻钮铜印
“晋归义氐王”驼钮铜印
“晋匈奴率善佰长”驼钮铜印
泰始四年葉紋帯神獣鏡
“军司马印”瓦钮铜印
“扬武将军章”龟钮铜鎏金印
微型仪式容器香炉Miniature Ritual Vessel Incense Burner
“建威司马”鼻钮铜印
“武猛校尉”龟钮铜印
“城固令印”鼻钮铜印
“将兵都尉”龟钮铜印
一对带有翼马的带斑块
乘坐云彩的飞行ApsaraFlying Apsara Riding on a Cloud
“部曲将印”鼻钮铜印
“凌江将军章”龟钮铜印
“陈从信印”瓦钮铜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