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款金地粉彩勾莲八宝纹五供中的蜡扦是清代宫廷陈设中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品之一。作为五供的一部分,蜡扦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它以其精湛的工艺、华丽的装饰和丰富的象征意义,在中国古代陶瓷器物中独树一帜。
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时期。这一时期的瓷器制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在景德镇御窑厂的支持下,官窑瓷器的烧制技艺臻于完美。乾隆皇帝对瓷器的审美追求极为严格,他不仅亲自监督瓷器的设计与制作,还倡导将多种工艺技法融合运用,从而创造出一批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蜡扦作为五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与制作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和推崇。
蜡扦整体呈圆柱形,高约30厘米,直径约10厘米。器身中部微微鼓起,上下两端逐渐收窄,形成优雅的曲线。底部为圆形托盘,直径约为15厘米,托盘边缘饰有精细的回纹,既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又增添了装饰效果。顶部设有插蜡烛的小孔,孔口略作内敛处理,便于固定蜡烛。整个器型线条流畅,比例协调,展现了清代宫廷器物典型的庄重与典雅风格。
蜡扦采用优质瓷土制成,胎质细腻洁白,釉面温润如玉。其表面施以金地粉彩工艺,这是一种结合了珐琅彩与粉彩技术的独特装饰手法。先在器身上均匀涂抹一层金色釉料,再用粉彩颜料绘制勾莲纹样及八宝图案。勾莲纹样以流畅的线条勾勒出莲花花瓣的形态,花瓣之间相互交织,展现出繁复而精致的美感。八宝图案则包括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和盘长等佛教经典符号,寓意吉祥如意、圆满无缺。
蜡扦的装饰细节堪称匠心独具。除了主纹饰外,器身还点缀有细腻的卷草纹、云纹和几何纹,这些辅助纹饰既丰富了视觉层次,又起到了平衡画面的作用。金地粉彩的色彩搭配极为讲究,金色为主调,辅以粉红、浅绿、钴蓝等多种柔和色调,营造出富丽堂皇而不失清新的视觉效果。此外,蜡扦的底部托盘边缘还饰有连续的回纹,这种传统纹样不仅增强了器物的整体美感,也蕴含了传统文化中“循环往复”的哲学思想。
蜡扦作为五供之一,具有重要的宗教和文化意义。五供通常用于寺庙或家庭供奉佛像,由香炉、花瓶、烛台(蜡扦)组成,象征供养佛法僧三宝。其中,蜡扦上的八宝图案具有明确的佛教含义,代表着佛陀教义的核心理念。同时,金地粉彩的使用也体现了皇家的尊贵地位和对佛教文化的高度重视。这种结合宗教信仰与世俗审美的设计,使得蜡扦成为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珍贵文物。
乾隆款金地粉彩勾莲八宝纹五供之蜡扦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收藏界的宠儿。首先,其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多次高温烧制和精细彩绘,每一件作品都独一无二,具有极高的工艺价值。其次,作为清代宫廷御用瓷器的代表,蜡扦见证了乾隆盛世的文化繁荣,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最后,由于存世量稀少,这类器物在市场上极为罕见,其稀缺性进一步提升了收藏价值。
乾隆款金地粉彩勾莲八宝纹五供之蜡扦以其精湛的工艺、华丽的装饰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杰出典范。它不仅是一件实用的陈设品,更是一部凝聚了清代宫廷文化和佛教信仰的艺术杰作。无论是从艺术欣赏的角度,还是从历史研究的视角,这件蜡扦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