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夏日泛舟诗》轴,清,雍正书,绢本,纵140.3厘米,横62.2厘米。释文:殿阁风生波面凉,微洄徐泛芰荷香。柳阴深处停桡看,可爱纤鯈戏碧塘。夏日泛舟旧作。钤“朝乾夕惕”、“雍正宸翰”二款印,迎首章钤“为君难”一方。鉴藏印为“宝笈三编”、“石渠宝笈所藏”。此作录雍正御制《夏日泛舟》七言诗一首,作品草、行相间,笔墨饱满劲健,气韵贯通,其圆熟之体势可与馆阁体高手相颉颃。清世宗雍正皇帝名爱新觉罗·胤禛,康熙皇帝第四子。受其父影响,雍正帝亦喜书法,远师二王及晋唐诸家,近法董其昌及馆阁体,真、行二体颇入规矩,是清代皇帝中书法造诣较高者。帝王的文章或手书。中国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由乾隆皇帝命令大臣编纂,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二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册;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书中收录的均为清朝宫廷所藏之书画作品。

西汉高祖四年(前200年),萧何在未央宫正殿北(今西安市未央区柯家寨村西)建造国家藏书机构,以收藏入关所得秦之律令、图籍。其下砌石为渠以导水,如同宫外之御沟,因称“石渠阁”。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诏太子太傅萧望之,诸儒韦玄成、施雠、梁丘临、戴圣、刘向等于阁内讲五经异同,增立博士。至成帝时藏秘书于此。此后,“石渠”便成为皇家秘储的泛称。即“台阁体”,一种方正、光洁、乌黑、大小一律的官场书体,清人多称“馆阁体”,明人多称“台阁体”,其义基本相同。清洪亮吉《北江诗话》云:“今楷书之匀圆丰满者,谓之‘馆阁体’,类皆千手雷同。”乾隆中叶,四库全书馆开设以后,“馆阁体”广泛流布。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很多名家作品,在书画理论方面论著颇多,其“南北宗”的画论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不化,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加之他当时显赫的政治地位,其书画风格名重当世,并成为清代艺坛的主流。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文集。

文章标签: 馆阁体 书画 书法 台阁体 笔墨 石渠 作品 董其昌

猜你喜欢

刘墉行书临米帖轴
永瑆楷书赵孟頫大士赞卷
弘历行书戒得堂诗轴
郑簠隶书七绝诗轴
扇面
阮元隶书七言联
普荷草书诗轴
钱沣楷书七言联
金刚经
汪由敦楷书苏轼春帖子词轴
漆书文辞 立轴 绢本
邓石如楷书诗轴
俞樾各体书六条屏
弘历 临三希帖 纸本
郑簠隶书七绝诗轴2
吴熙载篆书临完白山人书轴
郑燮行书诗轴2
梁同书行书录语轴
1.5333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