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诗》轴,明,金琮书,纸本,草书,纵148.1厘米,横29.6厘米。

释文:

手把秧铁插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道,退步元来是向前。

署款:“元玉”。款下钤印“金氏元玉”、“金芝丹室”。

此书轴为金琮书录布袋和尚七言禅诗一首。

此轴书法得赵孟頫笔意,用笔圆润流畅,潇洒飘逸,线条清秀典雅,毫无工板局促姿态,是金琮书法的代表作。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云:“金琮善书,初法赵子昂,晚年学张伯雨,精工可爱。”金琮(1449—1501年),字符玉,因尝游赤松山,自号赤松山农,金陵(今南京)人。好吟咏,为“金陵才子”之一。屡试不第。工墨梅,有杨补之笔意,擅书法,十二、三岁时即能作大字。传说其原型是五代时浙江的一位游方和尚,名叫契此,号长汀子。他言行怪诞,面露笑容,常以木棒挑着一个口袋四处化缘。他把乞来的物品收放在口袋中,时常随处睡卧和给人解说福祸。每次说教都颇为灵验,随之名声大噪,人们都唤他为布袋和尚。一说布袋和尚是弥勒的化身,或说布袋和尚于梁代贞明三年三月三日(917年)圆寂于岩林寺东廊石上。临终时口占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万亿,时时显示人,时人向不识。”自北宋时,有人画出了哈哈笑的弥勒作为供奉,而后世佛教也多把鼓肚坐姿、满脸笑容、袒衣露脐、双乳特大的布袋僧像塑在寺庙山门内,俗称大肚弥勒,并在他的塑像旁题对联一副,上联写“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下联道“笑脸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关于布袋和尚见《景德传灯录二七》、明田汝城《西湖游览志余十四方外玄踪》。

赵孟頫(音fǔ)(1254—1322年),元代画家、书法家,字子昂,号松雪、水精宫道人,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宋宗室,14岁时以父荫补真州司户参军,入元出仕,曾任翰林侍读学士、荣禄大夫等职,卒赠魏国公,谥文敏。他对诗文音律无所不通,书画造诣极为精深,乃元代的画坛领袖。其绘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他倡导复古,强调“书画同源”,主张师法自然。书法钟繇、二王、李邕、宋高宗赵构以及历代诸家,篆、隶、真、草各臻神妙。其绘画、书风和书学主张对当代及后世影响巨大而深远。
钱谦益(1582—1664年),字受之,号牧斋,江苏常熟人。明万历时进士,官至礼部侍郎。清军入关后遂迎降。工诗文,著有《初学集》、《有学集》等。家藏书甚富,建绛云楼以贮之,但晚年尽毁于火。论者谓绛云一炬,实为江左图书之一厄。因其著作中多有涉嫌诋毁清朝之词,乾隆年间多被列为禁毁之书。

文章标签: 和尚 布袋 书法 金琮 诗文 绘画 书画 弥勒 后世

猜你喜欢

明 金琮 行书诗卷
行书诗卷
清乾隆三希堂法帖(二十八) 册 明金琮与民望书帖
三希堂法帖(二十八) 册 明金琮与民望书帖
清三希堂法帖(二十八) 册 明金琮与民望书帖
兰亭序
行草墨稿
杨循 行书石夜游
草书卷跋纸本
草书手卷
行草书金山寺诗立轴 绢本
行书立轴 绢本
行草口号十首卷纸本
草书杜浦秋兴八首诗(之一)纸本
杂诗草书
临王羲之黄庭经纸本
行书七律诗轴(傍市柴门)
草书李太白诗卷纸本
0.71826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