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卷首尾完整。首题“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第卅四卷第卌一”。尾署“延昌二年岁次水巳四月十五日,敦煌镇经生曹法寿所写此经成讫。用纸廿三张。典经师令狐崇哲。校经道人”。钤墨印一方不可辨识。北魏“延昌二年”为513年。
《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华严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古有三种译本。据考证,此卷所写为东晋佛陀跋陀罗所译六十卷本,称“六十《华严》”,共含三十四品。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为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汉译《华严经》主要有三,一为《晋译华严》或《六十华严》,由佛陀跋陀罗译,50卷(后改为60卷),34品;二为《唐译华严》或《八十华严》,由实又难陀译,80卷,39品;三为《四十华严》由般若译,40卷,只有一品。在三种译本中,因《八十华严》品目完备,文义畅达,故最为流行。
指意识所缘对象之所有事物。为十八界之一。据《俱舍论》卷一载,受、想、行三蕴与无表色、无为法、称为法界;于十二年中,则称为法处。然十八界中其他十七界也称为法,故广义泛指有为、无为之一切诸法,也称为法界。
又作浮屠、浮图、佛驮等。意为觉者、知者。原本指释迦牟尼,后演为党觉悟真理者之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