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帖》,传为晋王献之书,纸本,手卷,纵27厘米,横11.9厘米。

《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书法作品,曾被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誉为“三希”之一,意即希世珍宝。

行书3行,共22字,释文:

“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爲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

无署款。

《中秋帖》是《宝晋斋法帖》、《十二月割帖》的不完全临本,原帖在“中秋”之前还有“十二月割至不”六字。帖用竹料纸书写,这种纸东晋时尚制造不出,约到北宋时方出现。从行笔中可知,所用毛笔是柔软的无心笔,而晋朝使用的是有心硬笔,吸水性较差,笔的提、按、转折往往不能灵活自如,常出贼毫,如此帖那种丰润圆熟、线条连贯、行气贯通、潇洒飘逸的效果是写不出来的。清吴升《大观录》云:“此迹书法古厚,黑采气韵鲜润,但大似肥婢,虽非钩填,恐是宋人临仿。”据当代书画鉴定家研究,大多认为是宋米芾所临,故同样宝贵。

卷前引首清高宗弘历行书题“至寶”两字。

前隔水乾隆御题一段。

帖正文右上乾隆御题签“晉王獻之中秋帖”一行。

卷后有明董其昌、项元汴,清乾隆题跋,其中附乾隆帝、丁观鹏绘画各一段。

卷前后及隔水钤有宋北京“宣和”内府、南宋内府,明项元汴、吴廷,清内府等鑑藏印。

此帖曾经宋代宣和、绍兴内府,明项元汴,清内府收藏。民国时溥仪将其携出宫外,流散民间。建国前和王珣《伯远帖》一起被典当于香港一家外国银行。1951年底,典当期将满时,国外有人意图购获,周恩来总理闻讯,当即指示有关部门购回,入藏故宫博物院。

宋内府《宣和书谱》、明张丑《清河书画舫》、《清河见闻表》、《清河秘箧表》、汪砢玉《珊瑚网书跋》,清顾復《平生壮观》、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吴升《大观录》、内府《石渠宝笈·初编》等书著录。王献之(344—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琅玡临沂(今属山东省)人,羲之第七子。累迁建威将军、吴兴太守,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书精诸体,尤以行草擅名。幼时从父学书,传说他在学书时,羲之暗从背后掣其笔不得,云:“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尝书壁为方丈大字,羲之甚以为能,观者数百人。桓温尝使书扇,笔误落,因画作鸟駮『0149』牛,甚妙。影响很大,宋徽宗御府所藏王献之书有89件,与其父王羲之齐名,史称“二王”。《晋书》卷八十八有传。

中国传统绘画装裱形式之一种,自右向左横向展示,便于案头观赏。

清乾隆内府曾收藏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三件晋人真迹,高宗弘历视之为稀世珍宝,作汇集定名“三希”,藏于养心殿西暖阁“温室”,颜曰“三希堂”。

汇刻丛帖,10卷。南宋曹之格摹刻。北宋米芾得晋王羲之《王略帖》、王献之《十二月帖》、谢安《八月五日帖》,名其斋为“宝晋”。崇宁三年(1104年)米芾任无为军知州,将三种法书摹刻上石,时人称《宝晋斋帖》。咸淳四年(1268年)曹之格任无为通判,重又摹刻,并增入家藏晋帖及米芾帖多种,始题名《宝晋斋法帖》。此帖不取《阁帖》,而多采不刻入他帖之二王书。曹氏所刻,传世极希,近代有伪刻,拙劣不足道。此帖元代为赵孟頫藏,明代为顾从义、吴廷所藏,十卷本现归上海图书馆,1960年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影印出版。
指晋朝人使用的一种坚硬而吸墨不太多的有心笔(笔头中心有芯,外缚笔毫),书写时在转折、挑趯或出锋处常有笔毫露在笔画之外,古人称它为“贼毫”。二十卷,清代吴升编著。吴升,字子敏,吴县(今属江苏)人。自幼雅好古物,尤精于鉴赏书画。此书前九卷著录法书,自三国魏起至明代止,记有每件作品的书写字数、行数及本文;第十卷为《元明贤诗翰姓氏》,录有元、明时期最著名的法书家小传;第十一卷至二十卷著录自东晋至明代的名画,详尽地描述画面,记录款识、题跋,并加以客观的评论。书前有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宋荦及翁方纲所作的序。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太原,后迁襄阳(今湖北襄樊),晚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地方官,宋徽宗时任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精书画,绘画擅长水墨山水,作泼墨云山,自云:“信笔作之,多烟云掩映,树石不取细意,似便已。”(米芾《画史》)创“米家山”。他善用墨法,董其昌评:“老米画难于浑厚,但用淡墨、浓墨、泼墨、积墨、焦墨,尽得之矣。”(《容台别集》)所创“米点山水”意过于形,极富笔墨情趣,使山水之格为之一变。

书法初宗二王、颜真卿,后博采众长,自成一家。用笔变化多端,有“八面出锋”之誉,结体欹侧多姿,具真率自然之趣,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书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北宋四大家”。

中国书画手卷的专业术语。指在本幅前面所留的空白纸方,一般用以题写书画名称或高度概括的品评,多为四字,与画心之间有隔水分开。因开卷时首先见其,故称“引首”,最早在明初出现。前隔水是本幅前面一段有装饰性的绫裱。

或称“隔界”,是为了使“天头”、“引首”与“画心”不致紧接在一起而相隔的镶条,亦增加了美观之效果。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很多名家作品,在书画理论方面论著颇多,其“南北宗”的画论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不化,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加之他当时显赫的政治地位,其书画风格名重当世,并成为清代艺坛的主流。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文集。项元汴(1524—1590年),明嘉兴(今浙江省嘉兴)人,字子京,号墨林山人,别号香岩居士、鸳鸯湖长、退密斋主人,收藏家、画家。富藏书画等古名物,在明代私家收藏中堪称巨擘。精鉴赏。常见主要印记有“项元汴印”、“子京”、“檇李项氏世家珍玩”、“神品”等。

丁观鹏(生卒年不详),擅绘人物、山水。雍正四年(1726年)以画艺精湛入宫供奉,备受雍正、乾隆皇帝的赏识,作品为清宫著录者达83件之多。《周礼》官名,掌管王室库藏。清代内务府简称“内府”,管理皇家事务。清代中央修纂图籍的管理机构——武英殿修书处隶属内务府管辖,故武英殿刊刻的书籍或翰林编修们缮写刊刻的图书习惯上称为内府刻本或内府写本。
王珣(350—401年),《晋书》本传载:“王珣,字元琳,小字法获,导之孙,洽之长子也。孝武(晋孝武帝司马曜,373-396年)雅好典籍。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郄恢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隆安初(397年)(晋安帝司马德宗)迁尚书令,赠车骑将军,开府,谥献穆。”《宣和书谱》载:“珣三世以能书称,家范世学。珣之草圣亦有传焉。”宣和内府藏王珣书二件,《伯远帖》为其中之一。
周恩来(1898—1976年),字翔宇,浙江绍兴人,生于江苏淮安。1917年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去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回国,国共合作期间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参与领导东征。1927年3月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8月领导南昌起义。长征以后,成为中共中央主要军事领导人之一。西安事变发生后,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抗战胜利后,主持国共两党和平谈判,1947年后参与人民解放战争的领导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担任政府总理,并曾兼任外交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政协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书记处书记等职,在指导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知识分子工作、科学文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为维护党和国家的正常工作,减少“文革”造成的损失,保护党内外干部,作了持续不懈、艰苦卓绝的努力。1976年1月病逝于北京。北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年)由官方主持编撰的宫廷所藏书法作品的著录著作。宋徽宗赵佶命文臣辑成。20卷,著录宣和时御府所收藏的法书墨迹。其书首列诸帝王书1卷,以下依次为篆书隶书1卷、正书4卷、行书6卷、草书7卷、分书1卷,并附诏制诰命于后。著录历代书家197人,作品1344件。每种书体前都有叙论,叙述各种书体的渊源、发展情况;次为书法家小传,记载作者生平,遗文轶事,次及评论其书法的特点、优劣;最后列御府所藏的作品目录。此书体例精善,评论书法亦精审详尽,有很多资料依靠此书得以保存。十二卷,明代张丑撰。张丑(1577—1643年),字叔益、青父,号米庵,昆山(今属江苏)人。精鉴赏,富收藏。书名“清河”取自张丑的郡望所在地清河(今属江苏);“书画舫”取自宋代黄庭坚诗“米家书画船”一句。此书成书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体例仿唐代张彦远的《法书要录》,以朝代为序编排,朝代之下列书、画家人名,人名下列其作品名。书中记述了张丑所藏、所见三国至明中期的书法49件、绘画115幅,抄录了有关这些书画藏品的诗文、题跋、印记等。同时,附有作者公正严谨的点评论证,是明代重要的美术史著作之一。清代鉴赏家顾复编纂。顾复,字来侯,自号方泾上农,明末遗民。《平生壮观》著录作者所见书画,全书十卷,其中法书五卷,绘画五卷。凡《大观录》、《墨缘汇观》、《石渠宝笈》所录名迹大体为其所见。以时代顺序简录,各件略加评论,辨其真伪,但有误记印记多处。成书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前有徐乾学序、自序。卞永誉(1645—1712年),字令之(一作合之),号仙客,盖州(今辽宁盖平)人,隶汉军正白(一作镶红.又作正蓝)旗籍。官至刑部尚书。博学好古,家富收藏书籍、碑帖、书画。能书,工画,曾随其叔三畏学写山水,善画水仙、柏石。善于鉴赏书画,朱彝尊《论画诗》有“妙鉴谁能别苗发,一时难得两中丞”之句,即指卞氏与另一位鉴藏家宋荦。所著《式古堂书画汇考》60卷采前人著录书画之作与其所目见耳闻者,汇而成编,上溯魏晋,下迄元明,集著录之大观,尽鉴赏之能事,至今仍是古书画研习者参阅和引征的重要书目之一。另著有《式古堂朱墨书画纪》80卷。其常用鉴藏印记有:“令之”、“仙客”、“式古堂”、“卞令之鉴定”等。

中国书画著录书。清卞永誉编著。分《书考》、《画考》,著录其目见之清代以前的法书、名画。是书淬取著录书画诸体之长处,又分门别类,先纲后目,先总后分,先本文而后题跋,先本卷而后征引他书,辨其源流,别其真赝,考究详明。又用大小字体、眉注圈识分别正文与外录,可谓条理井然,眉目清楚。自魏晋以来而迄清康熙时所传世之书画于此大备。书画之前有《书评》、《书旨》及《论画》,辑录诸家画论。此书著录宏富,尽管间有谬误,仍不失为一部考据精备之作。中国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由乾隆皇帝命令大臣编纂,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二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册;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书中收录的均为清朝宫廷所藏之书画作品。

文章标签: 书画

猜你喜欢

中秋帖
小楷 洛神赋
王献之行书东山松帖页
东晋 王献之 行书鸭头丸帖卷
洛神賦(晋唐小楷冊)
春华馆示范信件,第10卷
在标准脚本中为我的保姆墓志铭
晋 王献之 中秋帖
清乾隆三希堂法帖(二) 册 晋王献之中秋帖
定武蘭亭序(呉炳本)
清乾隆三希堂法帖(二) 册 晋王羲之袁生帖
远宦帖 纸本
春华馆模型书(Chunhuage fatie),第8卷
宋拓宝晋斋黄庭经 册
宋拓越州刻晋唐小楷 册 晋王羲之临魏锺繇丙舍帖
春华馆模型书(Chunhuage fatie),第7卷
谢安行书中郎帖页
宋拓 定武本兰卷
0.64347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