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达摩造像,高19厘米。拨蜡法铸造。头顶光亮,四周毛发卷曲,唇、鬓蓄须。首微低,面容清癯,上身袒露,小腿一结跏盘坐,一直立,双手搭于膝上。对苦修的刻划,中国与印度略有不同,同是瘦骨嶙峋、突出筋骨,印度在表现释迦牟尼修行时,多以禅定形象出现,而中国在刻划达摩形象时,常出现舒缓自在之姿,给人以亲近之感。全名菩提达摩(Bodhidharma,?—528年),南天竺僧人,“达摩(磨)”意译“道法”。梁普通元年(520年)达摩经海路到广州,梁武帝迎至建康(今江苏南京)。同年至北魏入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坐达9年,其间得弟子慧可,授《楞伽经》四卷。慧可师承心法,开创中国禅宗一派,故禅宗又称达摩宗。达摩于梁大通二年(528年)十月五日圆寂,葬于熊耳山。有关达摩的雕塑、绘画作品多取其“渡海”、“面壁”等神化传说故事为题材。又作造象。古时为生人、亡人或己身祈福,多于僧寺或崖壁间镌石成佛像,亦有以金属铸造佛像者。所造佛像称之为造像。

佛教创始人,姓乔答摩,名悉达多,释迦牟尼是信徒对他的尊称,意为释迦族的圣人。相传其为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太子,生活在约公元前565至前485年间。他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各种苦恼,决心为世人找到解脱方法,于是舍弃继承王位的太子之位,出家修行,最终觉悟,创立了佛教。

文章标签: 达摩 中国 面壁 太子 印度 佛教 释迦牟尼 造像

猜你喜欢

德化窑白釉达摩像2
奉献平板电脑
塑像
塑像
Polestar Deity Kui Xing
塑像
塑像
塑像
服务员神的图
明犀角镂雕梅花杯
太湖奇石
塑彩绘人像
木根老翁
琉璃罗汉像
服务员神的图
明早期陈彦清造鎏金铜老子像
木刻财神像
陶蓝绿釉男俑
0.69636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