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顺拾桑砖雕,北宋,高19.5厘米,宽26厘米,厚2.8厘米。砖为长方形,砖面内凹凿成壸门状,正中上刻“蔡顺”2字。图中右侧一人,头裹巾,巾带飘动,身穿圆领袍,衣上有花纹,腰间束带,足穿长筒靴,左足抬起,右足下垂,坐于石台上,身后立一披甲持刀的护卫。左侧者身穿交领上衣,腰后束系袋子,下穿裤,躬身拱手,作恭谦状,其前有一袋米和两只牛蹄,身后为一盛满桑葚的竹篮。画面背景有山石树木点缀。“拾葚供亲”是二十四孝故事之一。蔡顺因家贫无粮可食,拾桑以供母。每次都将拾到的桑葚分成两部分,黑者奉母,白者自食。一次在山中拾桑,路遇赤眉军。赤眉军本想抢劫蔡顺,却为其孝行所感动,遂赠其牛蹄与米。从画面上看,右方高大者当为起义军的首领,左侧恭谦者应是蔡顺。为了表彰孝行,在正统道学家眼里的绿林贼子都成了歌颂的对象,真是孝感天地了。宫内小巷道称壸(音捆),此处为家具术语之一。通常在横牙正中开一尖口,再向两侧曲线延伸与竖向牙条相交,此种作法称为劵口;如果牙条四面相交,则每面正中均开尖口,此种作法称为圈口;如果只有一面横牙条作出壸门装饰,则称为壸门牙子。中囯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源于汉代,至北宋形成,但取材并不完全一致,较为常见的有郭巨埋儿、董永卖身葬父、曹娥投江、陆绩怀橘、老莱子彩衣娱亲等。
文章标签:
蔡顺
壸门
故事
桑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