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峰春色图》是明朝画家陆治创作的一幅纸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绘江南春景。在布局上兼具平远、高远、深远之法,中部以坚峭的三峰峥嵘为主体,再以江河、楼阁、村落以铺衬,使画面空灵逋脱,又注意景物大小、疏密、虚实的变化;在笔墨形式上峰峦崖石多用墨枯、渴、涩,使山石奇峭,棱角分明,加之墨色融合消丽,更增添了画面的融融春意。 [1]
画作内容
图绘江南一带的春景。画面左中部,三峰鼎立,三峰高矮不一,由高处向左方向低斜,可谓群山陡峭,石壁直上直下,凌空险峻。远坡山上,杂木丛生,山谷间云雾缭绕,幽静深邃。山间松林深处古刹隐现;山下为宽阔河水,水绕陂陀,坡石露出水面:山间和港汊间有房舍数处,为一个个小村落,掩映在丛树荫下,屋前房后桃花盛开,村民三二两两,或居家闲话,或在屋内启窗观赏,或骑乘外出,富有生活气息。画幅左上角自题诗识:‘‘蒋径重开支石边,二峰围合小堂前。干花暖送和香气,大地晴翻错锦田。载道风旗舂市酒,满蹊箫鼓夜归船。韶光岁岁供华宴,一度更新一度妍。隆庆己巳仲舂十日,包山居士陆治作三峰春色,赋寿梅征君七十。”
钤印:有竹君、包山子、陆治叔平
鉴藏印:钱天尌印 [2]
创作背景
《三峰春色图》是陆治七十三岁时的作品,系为“寿梅征君七十”而作。 [1]
艺术鉴赏
《三峰春色图》绘江南春景。图中三峰峥,山间松林深处隐藏古刹,山下水绕坡蛇。港汉间散布人家村落,村民或骑乘外出,或居家闲话,多种活动,富有生活情趣。 [3]
全图高低起伏,富有节奏感。此画用笔较为尖硬,线条更为挺拔,与“吴门派”的开创者沈周、文徵明的画法有着区别。显示了陆治独特的艺术个性,山峰多用方折尖峭笔法,层层叠出。风格秀整而不单调,加之清丽明快的设色,更增添了画面的浓郁春意,那风光绚丽多姿的景色跃然于纸上,给人心旷神怡之感。 [2]
作者简介
陆治(1496—1576年),字叔平,号包山,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陆治绘画师承文徵明。擅画花鸟、山水等题材。他的花鸟以工笔见长,深得徐熙、黄筌的旨趣,勾勒精细,设色清丽,人称“妍丽派”,与陈淳齐名。陆治的山水画既受到吴门派的影响,同时也吸收了宋代院体和青绿山水的特点,用笔劲峭。意境清朗,自成一格。代表作品有《春山晓霭图》《榴花小景图》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