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服赞》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于北宋天禧年间(1017—1021)所作的纸本手卷楷书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
《道服赞》是范仲淹为同年友人“平海书记许兄”所制道服撰写的一篇赞文。该帖风神隽爽,骨气洞达,顿挫有力,风骨峭拔。行笔清劲瘦硬,结体方正端谨,颇具王羲之《乐毅论》遗意。笔墨中,书者沉毅、端庄、大器,笔笔到位、精致传神,从笔端规矩、抑扬顿挫间可感受提按转合的节奏韵律。每一笔从起笔到收笔的处理,足见笔触的力量和笔法的成熟与老到。时人称此帖“文醇笔劲,既美且箴。” [2]
《道服赞》为范仲淹传世唯一的墨迹,极为珍贵。 [3]
书法内容
释文
序:平海书记许兄制道服,所以清其意而洁其身也。同年范仲淹请为赞云:
道家者流,衣裳楚楚。君子服之,逍遥是与。
虚白之室,可以居处。华胥之庭,可以步武。
岂无青紫,宠为辱主。岂无狐貉,骄为祸府。
重此如师,畏彼如虎。旌阳之孙,无忝于祖。 [4]
印跋
后纸有文同、吴立礼、戴蒙、柳贯、胡助、刘魁、戴仁、司马垔、吴宽等多家题跋。钤鉴藏印:“高阳图书”、“寿国公图书印”、“东汉太尉祭酒家学”、“十六世孙主奉右胜谨藏图书”、“怀州军康记”等多方,另钤清梁清标、安岐诸印,又清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诸印。 [2]
创作背景
此帖是范仲淹为同年友人“平海书记许兄”所制道服撰写的一篇赞文,称友人制道服乃“清其意而洁其身”之举。宋代文人士大夫喜与道士交往,“道家者流,衣裳楚楚。君子服之,逍遥是与。”穿着道服,遂成一时风气。 [4] 据许琰家世、《范文正公集年谱》考证,楷书《道服赞》应书于北宋天禧年间(1017—1021),范仲淹在京师任秘书省校书郎,时年32岁。 [2]
艺术鉴赏
点画
《道服赞》的点画形态以收束内敛为主,但并没显得拘谨,而是挺拔而洒脱。 [5]
章法
整体来看,小序占二行,不间断书写,正文每四字作一停顿,其间留空一字左右,节奏明快,字密行疏,疏朗有致。 [5]
结字
《道服赞》的结字以收束内敛为主,此帖在清劲中有法度,但少肉,结字方正端谨,风骨峭拔,这正是范氏书作的特点。 [5]
用笔
《道服赞》用笔劲健而清整,笔触坚实,绝无浮掠懈怠处,流露出作者严肃的创作心态。此外,又以“钩指回腕”的笔法书写,落笔有痛快沉着之感。宋人李祁曾云: “公之翰墨天地间,如精金美玉,人咸知爱重。” [5]
历史传承
递藏
此赞曾经宋范氏义庄,清安岐、清内府等收藏。 [6] 近代中国收藏家张伯驹以110两黄金,从北京琉璃厂古玩商蕲伯生手中购得此赞。1956年,张伯驹将自己珍藏了几十年的国宝级的书画无偿捐给了国家,其中就有范仲淹的《道服赞》。《道服赞》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4]
著录
此赞经《铁网珊瑚》、《清河书画舫》、《清河见闻表》、《式古堂书画汇考》、《平生壮观》、《大观录》、《墨缘汇观》、《石渠宝笈初编》等书著录。刻入明文徵明《停云馆帖》、乾隆朝《三希堂法帖》等法帖。 [6]
重要展览
2018年4月2日,“予所收蓄 永存吾土——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拉开帷幕。由于范仲淹《道服赞》尚处于休眠期,为保护文物,该次展览以复制品替代原作展出。 [7]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多才博艺,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幼时家贫,日食三餐不继,不得不将米煮成薄粥,凝结后划成四块,早晚各食其二,流传下“断齑(切碎的腌菜)划粥”的故事。他的散文《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被后世传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