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镀金嵌珐琅鸟音钟,法国,19世纪,通高57厘米,宽29厘米,厚19厘米。钟壳为铜镀金质,由底座、布景箱、钟表组成。底座里装置音乐及鸟鸣机械,座周围镶嵌青年男女约会的珐琅画片。中部布景箱内绘田园风光的背景,前有山石,石上站立一自鸣小鸟。上部为一套两针钟,为格雷汉姆式擒纵器,擒纵钳横向,嵌宝石摆叉,露在外面成为明摆。钟上饰双鸽铜雕,极具趣味。钟表之机芯不与底座的机械联动。在底座上弦启动后,先打乐,乐声之后鸟鸣,小鸟同时张嘴、摆头、摇尾,形象极为生动传神。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铸造铜器时,在需镶嵌部位表面铸成线槽,将松石、红铜片或金银丝、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滑。镶嵌工艺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在春秋时期较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