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镀金三辰公晷仪,清乾隆,通高68.5厘米,子午圈直径37厘米,清宫造办处制作。清宫旧藏。

仪器南北向的大圈为子午圈,上刻周天360?。与子午圈相交的有三重环圈,外重为天常赤道圈,分初、正二级,上刻十二时辰;中重为游旋赤道圈,上刻赤道十二宫;最内为过极游圈,其上一边开中锋,对应的另一边留中线,可用作游标进行观测。

仪器由花梨木支架承托,在木座中心放置一指南针。子午圈的外壁镌刻“大清乾隆戊戌年制”(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铭文。

清宫造办处于乾隆九年(1744年)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先后承皇帝旨意,制造了4架没有实测意义的模型,成造于乾隆九年的第一件曾是观象台上大型实测器“玑衡抚辰仪”的模型,后来的3件被当作礼器用于宫殿内的陈设,这件仪器即其中的一件。公晷仪指可使用于北纬度任何一地区的日晷仪,"公"即通用之意。在地球表面上,通过某地点和地球南北极的大圈称子午圈。在天文学上通常以这个圈投影于天球上,也就是通过天顶、天底、地平的南北点的天球上的大圈称该地方的子午圈。

三辰仪中固定不动的赤道圈。

天球或地球上,连接距离两极90°之点所形成的大圈称赤道,包含地球中心和地球赤道的平面和天球所交成的大圈,就是天球的赤道。

三辰仪中能绕周圈转动的赤道圈。

赤道十二宫即十二次。古人把周天分为十二次,用来观测太阳、月亮和五星的运动及节气的变易。此仪沿赤道带自西向东化分为十二宫,其名称顺序是星纪宫、玄枵宫、娵訾宫、降娄宫、大梁宫、实沈宫、鹑首宫、鹑火宫、鹑尾宫、寿星宫、大火宫、析木宫。内廷东、西六宫的合称。《周礼·考工记》中已经有“掌王之六寝之脩”、“以阴礼教六宫”的六宫六寝制度的记载。明代紫禁城乃至皇城都严格按照《周礼》的制度营建,因此内廷中轴线左右各设六宫,作为妃嫔的居所,东西合为十二宫,与“地支”数目相符。仪器上用于观测目标且可游动的指示器。玑衡抚辰仪是在铜镀金三辰仪基础上铸成的大型实测浑仪,历时八年,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完成,据虞书舜典中“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古义,故定名为“玑衡抚辰仪”。

文章标签: 十二宫 子午圈 乾隆 仪器 赤道 大圈 抚辰仪 地球 天球 周礼 六宫

猜你喜欢

铜镀金赤道式日晷2
御制方矩象限仪
三套钟机芯1
铜镀金七政仪表2
铜镀金望远镜
铜镀金珐琅亭式内有升降塔钟
铜镀金转柱太平有象钟
铜镀金盘式手摇计算机
铜镀金雉鸡山石骑士牵马表
绘图仪器
铜镀金珐琅转花鹿驮钟
铜镀金天体仪
铜镀金嵌珐琅钟
黑漆彩绘楼阁群仙祝寿钟
紫檀木楼阁式大更钟
木楼嵌螺钿亭式钟
硬木雕花楼式自鸣钟
铜镀金经纬赤道式日晷
0.90505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