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框群仙祝寿插屏钟,广州,清乾隆,高134厘米,宽111厘米,厚27厘米。此钟为插屏式。边框是紫檀木嵌银丝,镂空铜镀金蕃莲花上嵌各色料石,组成万寿菊花,衬以蓝色玻璃,具有浓郁的广东特色。屏心以铜镀金为底,松、橘两树拔地而起,以青玉、孔雀石、青金石作坡石,上置染牙楼亭,中间架珠桥,八仙走动其上。这是描写蓬莱仙景的图景。底座中间是三套二针白珐琅盘钟。两侧绘以西洋风景人物画,周围是铜镀金欧式花卉。座内是乐箱。此钟是广东官员送给皇帝万寿的礼品。此题材一般有两种处理手法,一是由传说中的仙人组成,常见的有八仙、西王母、寿星等;一是由各种花卉、竹、桃、灵芝、水仙等组成图案,寓意群仙祝寿。

插屏属于带座屏风的一种,通常由屏框、屏心、站牙、立柱、绦环板和抱鼓墩组成。插屏的屏心分为正面和背面,正面多用木雕镶嵌、牙雕镶嵌、髹漆描金等装饰手法刻画山水、人物、风景等内容,极为美观,背面一般镶嵌诗句,或为素板。这种屏风在明清两代风行一时,在清宫帝王和后妃的寝宫中随处可见。紫檀木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之一,主要产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云南等地有少量出产。其木质坚硬,体重,入水即沉,没有疤痕,呈紫黑色。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故极珍贵。紫檀木的纹理纤细浮动,变化无穷,其色调深沉,显得稳重、大方、美观。《博物要览》称:“新者色红,旧者色紫,有蟹爪纹,新者以水浸之,可染物。”我国古代使用紫檀木制作器物历史悠久,东汉末年已见于记载,唐代宫廷中亦有使用紫檀木的记载。至明代,紫檀木更是受到皇家的宠爱。清代,紫檀木大量进入宫廷中,为内务府造办处用于制作清宫家具及文玩之器的必备材料,同时一些富商大贾之家也多使用名贵的紫檀木制造家具及生活用品。

镂空是瓷器的装饰技法之一,也被称作“镂花”或“透雕”。它是将器物胎体上的纹样镂通,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

具有西域风格的莲花图案。

一种含铜的矿石,属碳酸盐类矿物,其成分为碱式碳酸铜,硬度3.5-4,比重4.0-4.5,呈玻璃或金刚光泽,微透明,极少数为半透明。因其翠绿色艳如绿孔雀尾羽,故名。孔雀石一般呈绿色,或深或浅,作为工艺品所用要求石呈纯正、鲜艳的孔雀绿色,且以质地均匀致密、细腻光洁、坚韧块大者为佳。孔雀石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出产,我国广东、湖北、江西等地有分布。将象牙雕刻成所需物件,再行染色加工,所成之器称为“染牙”。

“八仙”乃古代神话传说中的8位神仙: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与曹国舅。

蓬莱,古代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之一,遍地生长着奇花异草,珍禽怪兽出没其间,还有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仙药,岛上的房屋都是用黄金白银建成的,光彩夺目。渤海之滨的山东省蓬莱,海面上有时会出现因光线折射而形成的“海市蜃楼”奇景,可能就是古人以为的仙岛。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乐箱多置于钟下层的后半部,前半部有时是景观。乐箱内有以发条为动力的铜质棘滚,上面有按乐曲音律而排列的小钉。机器开动后,棘滚随之转动,小钉发出悦耳的音乐声。另有乐箱内棘滚直接拨动铜篦子,发出钢琴、风琴声,根据篦子的长短宽窄产生不同的音节。这种装置多用于八音盒上,时代较晚。

文章标签: 珐琅 广东 蓬莱 孔雀石 八仙 我国 玻璃 紫檀木 花卉

猜你喜欢

汽船式风雨表1
铜镀金雉鸡山石骑士牵马表2
铜镀金跑鸭转人亭式钟
傅科摆模型
铜镀金天体仪
红木套圆形双面钟
铜镀金经纬赤道式日晷
铜镀金七政仪表
铜镀金提环赤道公晷仪2
嵌珐琅孔雀尾形地平式日晷仪
铜镀金转柱太平有象钟
铜镀金赤道圭表合璧仪
几何多面体模型1
铜镀金珐琅葫芦顶渔樵耕读钟
铜镀金珐琅楼攀杠人钟
铜镀金嵌珐琅钟
铜镀金盘式手摇计算机
绘图平板仪
0.41597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