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深草阁图》是清代画家傅山创作的绫本水墨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图画一条大岭横跨画面,峭壁危崖,草阁坐落在江边树阴山坳间,其下木桥一座为杂树遮蔽。山石以干笔皴擦,树木以浓墨点染,两者形成鲜明对照,笔法简练老劲,意境清雅幽静,写杜甫诗意。 [1]
画作内容
画右上角作者自题“丙午夏写得五月江深草阁寒,寄麓翁老年台词宗笑,真山。”画面上一条大岭横跨画面,远山峭壁危崖,奇石怪峰,飞泉自山中流出,形成溪水,绕草阁而流。草阁坐落在江边树荫山坳间,画面左下端为断崖突壁,山石间树木丛生,枝叶茂盛。两岸之间有简便长桥相通,木桥掩映在杂树荫下。画幅的右下空白处,为宽阔的江水,水平如镜。 [2]
创作背景
此画作于丙午年,丙午为清康熙五年(1666),为傅山近晚年之作。 [2]
艺术鉴赏
画中山石用爽利而有顿挫变化的线条勾括大体,略分出结构,再以线条少皴,以干笔皴擦,疏朗而清晰,阳面明亮处皆空不皴:画树和画石的方法差不多,树叶或点,或圈、或勾,以分别树的种类,远山以淡墨一抹而小,上虚下实,既表现了晓雾初开的气氛,又加强了字间感。总体来说,此画特点.笔法简练老劲,没有大片的墨,也没有密线皴擦,显得格外潇洒、清淡,意境清雅幽静。 [2]
名家点评
当代书画家陈振濂:《江深草阁图》以绫作画,又署款“寄麓翁老年台词宗笑”,足见他晚年还有风雅情怀。而且康熙时诏举博学鸿辞科,大臣连章荐之,以傅山一介草民,又是忠于故国,能得朝中大臣如此青睐,倘非交际广泛恐怕无以臻此。而他抵死不就以全节,康熙居然还能放他归山,并以“内阁中书”的衔名相加,虽然其间不无笼络之意,但如无有力者为之回护缓颊,只怕他也早已触怒天庭、身首异处了。因此我想,居土穴养老母,仰视天俯画地,这应该只是他的隐居生涯的一个局部反映而不是全面的反映。 [3]
作者简介
傅山(1606或1607—1684),清初思想家、诗人。初名鼎臣,字青竹,后改青主,别署公之它、啬庐、青羊庵主、朱衣道人等,山西阳曲(今属太原)人。早年以文章、气节自励,明亡后,隐居著述,行医以终。他开启了清代以金石遗文证释经史和子书研究的风气,在非刺宋儒理学方面又是颜元学派的先导。其诗真率幽奥,有奇郁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