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青色缎绣八团云龙纹绵褂,清乾隆,身长146厘米,两袖通长194厘米,袖口宽24厘米,下摆宽144厘米,后开裾长75厘米,团花直径27厘米。清宫旧藏。褂圆领,对襟,平袖,裾后开。褂以二至三色晕在石青色缎地上用平针、套针、钉线、平金、缠针等针法彩绣八团彩云金龙及金团寿纹样。褂内衬湖色四季花卉纹暗花绫里,内絮薄绵,襟缀石青素缎扣袢五。此褂为清代皇后吉服。其捻金纤细,构图严谨,刺绣工整,尤其是以月白色丝线与金线搭配表现龙身,颇为独特。领口系墨书黄纸签,正面书:“乾隆六十三年二月初三日收”,背面书:“石青缎绣八团金龙绵褂一件”。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中国传统纹饰之一。凡呈圆形的图案谓团花,常见的有团龙、团鹤、团螭、团花蝶等。

服装开襟形式之一,衣襟于前身正中竖直对开。刺绣基本针法之一,是各种针法的基础。平针是将绣线在纹样内排列均匀整齐,不能重迭,不能露底,拉线轻重一致,达到绣面针脚匀、齐、平、密的艺术效果。

苏绣主要针法之一。始于唐代,盛于宋代,至明清时期更为发展,流传很广。根据纹样表现效果,可分平套、集套、散套等。

一,平套针法。根据纹样分皮绣制:第一皮出边,外缘齐整;第二皮称“套”,用一针隔一针的稀针嵌入第一皮线条的中间,要罩过第一皮的十分之八;第三皮与第二皮线条长短相同,每针嵌入第二皮线条的中间,并要与第一皮线条的尾端衔接。各皮依此类推,绣到纹样边尽处。针脚要齐整,丝丝相夹,使镶色和顺,绣面平服。

二,集套针法。大致与平套相同,由于集套用于绣圆形纹样,绣时第一皮出边要外缘齐整,向内长短参差,外缘排针略稀而内较密,每一针都要对着圆心,最后一皮的针迹集中于圆心,近圆心处要藏针,越近圆心藏针越多,直到绣满为止。

三,散套针法。是苏绣欣赏品中最常用的针法,亦是运用最广泛的针法之一。其主要特点是第一皮出边外缘整齐,排针密,内则长短参差。

钉线是将绣成的线条一针钉紧以起到钉牢加固作用的针法。用金线在绣面上盘出图案的一种针法。其绣法是用金线、丝线两种线沿纹样外缘逐步向内铺扎而成,金线为铺线,丝线为钉线,行与行之间钉线相互间隔,形成桂花形,直到绣满纹样为止。此种针法在明清时期为京绣、苏绣所常用。是直绣的一种,以短线条缠绕着形体绣作,线条方向一致,线条匀密,边口整齐。此绣法用于小型的花叶干,宜作单色形体。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中国古代织物颜色名。不同时期深浅略有不同,基本介于淡蓝与中蓝之间。

又称黄麻纸。即以本色麻纸染以黄檗(又称黄柏,芸香科落叶乔木,皮中有生物碱-小柏碱,既是染料,又是杀虫防蛀剂)树汁而成。古代素以黄色为贵,自魏晋至唐宋时期,染黄纸最为盛行。黄纸多用于写经,也是皇帝书写诏书的常用纸张。科举甲科进士及第者的名单均用黄纸书写,固有“黄甲”、“金榜”之称。殿试时皇帝用黄纸书写而发布的文告又称“黄榜”。近年来在我国敦煌石窟发现的写经大都为黄纸,于此可见我国染纸加工技艺历史之悠久。

文章标签: 针法 黄纸 时期 线条

猜你喜欢

明黄色绸绣云龙棉袜
明黄色缎绣云龙貂镶海龙皮朝袍
红色纱地满绣回纹平金云龙袷褂
金黄色暗团龙缎扫雪貂皮行褂
皇太极皂靴
元青绸缀纳纱二方补绣鹭鸶补服
浅绿绸绣凤头绵袜
明黄色绸绣荷兰蝶单套裤
刺绣荷包
明黄色大洋花纹金宝地锦
金黄团寿云龙纹织金缎棉袍
点翠嵌珠后妃朝冠
大红色缎绣花卉彩帨
缠枝牡丹金宝地锦
绿地缎海棠菊狗衣
石青色缎织金团龙朝裙
黄云缎勾藤米珠靴
行服带
0.4246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