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古建旋子彩画藻头部位所用图案之一。是“一整二破”图案的变形,宽度介于“一整二破”和“勾丝咬”之间。佛前供器,藏文称之为“八吉祥相”。由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罐、金鱼、盘肠八件组成。每件供器含义不同:轮代表佛说大法圆转,万劫不息;螺代表菩萨果妙音吉祥;伞代表张弛自如,曲覆众生;盖代表遍覆三千,净一切乐;花代表出五浊世无所染;罐代表福智圆满,具完无漏;鱼代表坚固活泼,能解坏劫;肠代表回环贯彻,一切通明。因为八宝寓意吉祥,所以成为我国传统工艺中的主要纹饰。
中国传统纹饰之一。凡呈圆形的图案谓团花,常见的有团龙、团鹤、团螭、团花蝶等。
五蝠,即五福。明朝刘三吾等奉敕撰《书传会选》卷四云:五福者,“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注云:“人有寿而后能享诸福,故寿先之,富者有廪禄也,康宁者无患难也,修好德者乐其道也,考终命者顺其正也。以王道言之,寿者尊贤养老也,富者利用厚生也,康宁者老安少怀也,修好德者任贤使能也,考终命者封谥如法送之以礼也,以福之急缓为先后。”五蝠捧寿为古代祝寿的常用题材。蕈的一种。食用灵芝,有强筋骨、益精气的滋补作用。灵芝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具有吉祥长寿的寓意。灵芝的出现,预兆着国泰民安,世事昌达,所谓“圣人休祥,有五色神芝含秀而吐荣”(《神农本草》)。《瑞应图》也称:“芝英者,王者德仁而生。”灵芝图案多出现于各种材质的古代艺术品和建筑彩画中。珊瑚是由生长在海里的一种低级腔肠动物珊瑚虫分泌出来的大量石灰质堆积而成,多呈树枝状,断面有同心层状花纹。其化学成分为碳酸钙,主要以方解石的形式出现,硬度为3.5—4,比重为2.60—2.70。不耐酸碱。珊瑚主要有红、白、绿、紫等颜色,其中以颜色纯正的红珊瑚为上品。
珊瑚质地细腻柔韧坚实,可用来雕刻工艺品或镶嵌首饰,还可入药。在亚洲,珊瑚的主要产地在日本到台湾一线海域,海南岛及西沙群岛亦有出产。
清代,一、二品官员的顶戴都是用红珊瑚制成。
亦称挖花,是织制多彩织物花纹的一种工艺技巧。其方法为用多把彩色小梭在织物局部按花纹色彩需要依次往返织制花纹,织完花纹就剪断,所以既易换线,又易投梭,可以不受色彩的限制而织制各种颜色的花纹,尤其适合花纹繁缛的多彩织物。利用挖梭工艺织制花纹有三大好处:节省原料;减少织物背面的抛线和织物的厚度;花纹色彩的变换灵活自如,有晕色效果。
又称捻金线,是将金箔切成细丝后,以丝线为芯捻制而成,线身为圆形,故称圆金线。
色晕技法名称,亦称“两润色”,简称“两润”。指色阶从深到浅或从浅到深表现出两段层次,故称“两晕色”。色晕技法名称,亦称“三润色”,简称“三润”。指色阶从深到浅或从浅到深表现出三段层次,或以同类色或近似色等表现出三段层次者,统称“三晕色”。官名。明清江南织造官署的主官。掌理织作“上用”和“官用”绸缎布匹事务。明代由提督太监出任。清代选派内务府司官担任,称织造监督。驻江宁(今南京)、苏州、杭州等三处,每处一人。统属于内务府总管大臣,由缎库郎中具体负责考察评定。织造在驻地以钦差官身份出现,与地方最高长官平行;并且充当“圣上”的耳目,密报所在地方官声民情,往往由皇帝亲信出任。苏绣主要针法之一。始于唐代,盛于宋代,至明清时期更为发展,流传很广。根据纹样表现效果,可分平套、集套、散套等。
一,平套针法。根据纹样分皮绣制:第一皮出边,外缘齐整;第二皮称“套”,用一针隔一针的稀针嵌入第一皮线条的中间,要罩过第一皮的十分之八;第三皮与第二皮线条长短相同,每针嵌入第二皮线条的中间,并要与第一皮线条的尾端衔接。各皮依此类推,绣到纹样边尽处。针脚要齐整,丝丝相夹,使镶色和顺,绣面平服。
二,集套针法。大致与平套相同,由于集套用于绣圆形纹样,绣时第一皮出边要外缘齐整,向内长短参差,外缘排针略稀而内较密,每一针都要对着圆心,最后一皮的针迹集中于圆心,近圆心处要藏针,越近圆心藏针越多,直到绣满为止。
三,散套针法。是苏绣欣赏品中最常用的针法,亦是运用最广泛的针法之一。其主要特点是第一皮出边外缘整齐,排针密,内则长短参差。
我国传统刺绣基本技法之一。用线条绕成小粒绣一针,如籽一般。由古老的锁绣发展而来,多用于绣制花心。
中国刺绣传统针法之一。绣时将线在针尖上绕一粒状小圈,绣一针见一粒,粒粒组成绣面,故称。中国传统刺绣基本技法之一。接针用于条纹绣,后针衔接前一针末尾,连结成条形。适用于绣文字、孔雀羽毛、鸳鸯及鸭子的头部羽毛等,可作为缠针补充针法。
钉线是将绣成的线条一针钉紧以起到钉牢加固作用的针法。对满族王公贵族妻子的称呼,实为汉语中“夫人”的满语音译。福晋有嫡、侧之分,正妻称“嫡福晋”,妾称“侧福晋”。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