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铜铸,柱钮。印面阳线宽边框内铸阳文叠篆书体印文,右上起顺读。印台有楷书刻款“文县守御所印。礼曹造。周五年二月日。天字四千六百九十三号”。
清定鼎中原后,清圣祖为加强统一政权,实行撤藩。康熙十二年(1673年),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联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举兵叛清,吴三桂自称周王。一时间贵州、四川、陕西、湖广诸处的提督总兵等统兵官皆起响应。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称帝。直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藩叛乱才被彻底平定。文县守御所印刻年款为“周五年二月日”,说明此印是吴三桂称周王时颁行的地方官印,印款推行纪年,也表明吴三桂在衡州称帝之前即有称帝之心。印款编号之大,足见吴三桂当时的影响与号召盛极一时。此印的整体铸造形式与同类的清政府官印基本相同。地方政区名,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今甘肃省文县。官署名,负责地方武备治安之事,县辖机构,通常以县主官(知县)为监督。篆刻的一种方式,即把印文镌成凸状,在纸上钤盖时印文是红色,因而又称为朱文。
吴三桂(1612—1678年),字长白,明清之际高邮(今江苏境内)人,辽东籍。武举出身,袭封军官。明末任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驻防山海关。李自成进京后受降,但旋即以家人受辱为由叛向清军,引清兵入关,受封平西王。其后受清廷命镇压陕西、四川的农民起义军以及云贵地区的南明政权,并受命镇守云南,形成割据势力。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举兵反叛,自称周。,康熙十七年(1678年)在衡州(今湖南衡阳)称帝,不久病死,余部为清兵所灭。尚可喜(1604—1676年),明末清初辽东(今辽宁辽阳)人。明崇祯时为副总兵,崇祯七年(1634年)降清,受封智顺王,属汉军镶蓝旗。随清军一起镇压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清顺治六年(1649年)改封南平王。在攻破广东地区的明军后,驻守广州,成为清初三藩之一。吴三桂反叛后,其子之信响应,尚可喜忧病而死。耿精忠(?—1682年),清汉军正黄旗人。靖南王耿仲明孙、耿继茂子。康熙十年(1671年)袭爵。十三年(1674年)于福建起兵响应吴三桂叛乱,自称兵马大元帅,犯浙江,攻长沙。两年后降清。后又谋叛。十九年(1680年)召入京,于三藩叛乱平定后被处死。清代设提督军务总兵官,简称提督,俗称“军门”或“提台”,为武职从一品官,为各省绿营的最高长官,管理一省军政,节制全省各镇总兵。封建王国的属国或属地一般称藩,以后泛指获封号的亲王。三藩是明末降清后被封为平西王的吴三桂、平南王的尚可喜、靖南王的耿仲明三人。吴、耿、尚三人在清初镇压和平息各地抗清运动、推进清朝对全国的统一的战争中,起了马前卒作用。吴三桂为三藩之首,他镇守云南后,靠手中重兵,逐渐形成对清廷颇具威胁的割据势力。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皇帝为巩固统一,实行撤藩。吴三桂借机反叛,自称周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耿仲明之孙耿精忠随之响应,大有割据半壁江山之势。面对三藩的嚣张气焰,康熙果断发兵平叛。经过8年激战,三藩之乱彻底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