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泥仿古石渠砚,清乾隆,长7.9厘米,宽8厘米,高4.8厘米。清宫旧藏。砚澄泥制成,近于正方形,澄泥色紫红,仿古铜色。砚面周环水渠,边沿饰勾云纹。砚四侧面浮雕环耳兽面铺首,四角小足均饰兽面。砚底部内凹,刻篆书“贻子孙”三字。底边环刻乾隆帝隶书御铭:“方盈寸有半,围以渠而周,铜乎石乎泥乎,合一相阅千秋,边幅虽小,其用无穹,如寸田赞化工。乾隆丁酉春御题。”并“太璞”御印。澄泥砚的制作始于唐而兴于宋,本效仿汉名。宋人苏易简在《文房四谱》中曾描述澄泥砚制法,其制作工序颇繁细。此砚式古雅,色如紫玉,细润而坚,为清乾隆朝仿古砚之佳品。西汉高祖四年(前200年),萧何在未央宫正殿北(今西安市未央区柯家寨村西)建造国家藏书机构,以收藏入关所得秦之律令、图籍。其下砌石为渠以导水,如同宫外之御沟,因称“石渠阁”。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诏太子太傅萧望之,诸儒韦玄成、施雠、梁丘临、戴圣、刘向等于阁内讲五经异同,增立博士。至成帝时藏秘书于此。此后,“石渠”便成为皇家秘储的泛称。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衔接门环的底座式装置。多为金属制,故又称“金铺”、“铜蠡”。以兽面衔环状为主,亦称“兽环”,还有龟、蟾等多种形式,取其吉祥祛邪的象征意义。铺首作为装饰,在商周时已见于铜器之上,可能尚早于用以为门饰。皇后、皇贵妃、贵妃、妃的生日。即以过滤的细泥为材料制作而成的研墨器具,属陶砚一类。澄泥砚的制作起于唐而兴于宋。其制作方法借助于古代制作砖瓦陶器之工艺,将泥土经过澄滤,去粗渣沉淀以后加一些固剂,经制坯煅烧而成。澄泥砚质地坚硬耐磨,易于发墨,不损毫,不耗墨,堪与石砚相匹敌。一些古籍文献中还将澄泥砚、端砚、歙砚、洮河砚并称为我国四大名砚。我国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南)、山西汾河沿岸的绛县、山东的柘沟镇、河北的滹沱河等地均产澄泥砚。

文章标签: 制作 兽面

猜你喜欢

黑漆描金紫檀木管貂毫提笔
兰亭修禊朱御墨
罗纹洒金纸
龙门氏天府御香墨
歙石双螭寿字池长方砚
“雍正年制”松花江石砚
蟹青石砚
松花江石云池圆砚
宜兴窑紫砂金漆云蝠砚
菊花石祥云龙纹砚
松花江石砚
汪节庵书册式墨
竹管大霜毫笔
端石砚
端石猫蝶砚
五彩长方形瓷暖砚
端石瓜田砚
巴慰祖石鼓墨
0.591128s